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3G频道>>评价应用

"手机钱包":看上去很美 一时难成气候

http://www.hebei.com.cn 2013-07-29 17:4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好不容易挤上公交车,从兜里掏出卡,却发现怎么刷都不起反应。静下心来才发现,原来慌忙中掏出的不是公交卡而是身份证或是别的什么卡。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类似的尴尬经历。而今后,在北京乘公交车或将不再为找不到卡或拿错卡而烦恼了,你只需将手机往刷卡器上一贴,便可成功购票。

  19日,北京移动发布了“移动NFC手机一卡通”应用。从本月22日起,只要手机支持NFC功能,且安有NFC-SIM卡,在北京就可以通过刷手机完成公交、地铁刷卡和超市餐饮等小额支付。根据规定,用户更换NFC-SIM卡不必换号,成本仅为20元。据悉,该功能即便是在手机欠费停机或是电池电量耗尽导致关机后仍可正常使用。

  其实,刷手机乘公交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在国内,上海、深圳、西安等多个城市早在几年前就已实现。然而,通过NFC技术来实现公交刷卡,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意为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又称近场通讯技术),2003年由飞利浦和索尼共同开发。通过植入芯片,它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和交换。

  目前,NFC技术已在移动支付领域“大显身手”,成为各大厂商眼中的“香饽饽”。今年5月,上海移动“手机钱包”业务正式投入商用,手机用户可在星巴克等两万多商家实现“刷”手机购物。今年4月,天津移动将手机绑定多张银行卡,可在支持“闪付”的POS机上“刷手机”。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最新报告预测,今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额将达到2354亿美元,较去年增长44%。在此背景下,到今年年末,支持NFC技术的手机销售量将达到8亿台,相当于全球每5部手机中就有1部是NFC手机。

  在移动支付领域之外,NFC还有很多应用场所。例如,三星推出的“智能小瓦片”能使手机调整到之前编写好的设置或操作中。一个经典的场景就是,当你睡前把手机往床头柜上的“小瓦片”轻拍一下,手机便会自动设置闹钟,调暗床头灯。

  “手机钱包”看上去很美,但要真正走进国人的生活,还有待时日。目前,移动支付交易量主要来自远程支付,真正以“刷手机”完成近场支付交易的规模和发展速度远逊于前者。据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这部分交易规模尚不足40亿元。国内最早试水移动支付的浦发银行推出手机支付业务发行近两年,只收获了90多万名客户;去年,招商银行与HTC合作推出的“手机钱包”业务,目前客户还不到1万人。

  “手机钱包”一时难成气候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基于NFC的整个产业链不够成熟导致应用得不到普及。在手机终端方面,虽然NFC得到了诺基亚、谷歌、三星等大腕厂商的青睐,却始终未能得到苹果的认同。虽然“果粉”强烈呼吁,但苹果在iPhone5上仍未引入该技术,而是提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Passbook。对此次北京移动推出的“手机一卡通”应用来说,经过认证的NFC手机也仅只有6款。在POS机方面,据统计,目前全国只有150万台银联POS机支持NFC支付,尚有600多万台需要升级改造。以每台200元的改造成本计算,逾10亿元前期费用的分摊以及后期利润的分配是银行和商家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另一方面,用户体验不佳、成本过高以及安全性无保障等问题成了“手机钱包”流行的掣肘。就目前而言,NFC技术还存在问题,其在支付过程中会时常出现不流畅、数据传输中断等现象。其次,若要NFC技术发挥功效,还需要硬件支持,独立NFC芯片控制器价格约5美元,这部分成本必然会最终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虽然NFC在数据交换过程中加入了加密技术,但其信息是否会遭黑客入侵或是被商家滥用,也是消费者普遍担心的问题。另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是,如果绑定了多张银行卡的手机被盗,很有可能给用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推荐理由:

  如今NFC技术可谓是炙手可热,以至于手机业内人士在聊天中不谈上几句有关NFC的话题,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自己是做手机的。几年前NFC仅仅是一个概念,但近年来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NFC发展的外部条件已经日臻成熟,在业内人士看来,NFC的春天就要来临。但实际情况是,NFC的概念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并没能在市场上真正落地。即使是国外最著名的“谷歌钱包”也未能将用户的手机变为可用于付款的钱包。甚至,更有悲观者将NFC解读为“Not For Customers”(不适合消费者)。

关键词:手机钱包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杨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