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价神器"我查查"内忧外患 人工数据库成最后壁垒
爆红后的“我查查”,既有外忧,又有内患,如今依靠人工搜集而来的数据库,成为“我查查”最强的壁垒,但不足以成为它突围的利器 直到三个月前,赵立新还在用功能机,而且是很多年前一个山寨机老板送的山寨机。 他曾去一个移动互联网大会做嘉宾。主持人说,六位把手机拿出来,看看你们都装了什么APP。赵掏出自己的功能机,里面只有“我查查”,满座哗然。 现在,他手里拿着的OPPO智能手机,乍一看很像Sony,“也是人家送的,芯片是Sony的”。在新手机里,他只用QQ音乐,至今也没有微信、微博。 很难想象,这么一位数字生活相当落伍的大叔,会是移动互联网公司“我查查”的创始人、CEO。这款基于条码扫描的比价软件,是2013年春节期间最火爆的APP之一。 要买年货,“我查查”比比价,立刻知道该去城东的沃尔玛还是城西的家乐福;收到礼品,“我查查”扫一扫,马上明白这份“人情”有多重;烟酒难辨真假,“我查查”摇一摇,就有语音播报真伪鉴定方法。 凭借“接地气儿”的比价功能和强大的数据库,“我查查”迅速聚拢大量人气。据赵立新透露,截止到今年9月,“我查查”的用户达到1.5亿,每天有近500万人通过“我查查”比质比价。自2010年上线至今,“我查查”已经在用户中建立了一定程度的公信力,常有人用“我查查”搜不到产品信息,就怀疑买到了假货。 尽管跨入了“亿级俱乐部”,赵立新仍时时心焦。“最核心的问题还不是赚钱,而是担心大家改用别的APP来扫,或者大家不玩扫条码了。” 外患者,淘宝的“一淘火眼”、微信的“扫一扫”属于“富二代”,拥有强大平台和闭环能力。内忧者,比价更多是好玩,算不上刚需。很多人都是装上后兴冲冲扫遍目力所及一切条码,但很快就抛之脑后。 如何强化自己的竞争壁垒,并完成从有趣到有用的转化,“我查查”正努力查找自己的商业价值。 从工具到服务 APP爆红后,关键就是如何保持用户黏性。“我查查”尝试了很多方法。 最无效的是在店家贴二维码。“我查查”在超市门口张贴二维码,用户扫入后,就可以把店家收录到自己“感兴趣的店家”,接收其定期上传的广告。1年时间,“我查查”贴了几千家店,花掉近600万费用。但结果是用户不爱看,店家不爱传。这一O2O尝试最终流产。 最有用的则是“摇一摇验真伪”功能。“我查查”收集了厂家提供的数百万条产品真伪数据,目前已经成为用户在比价外使用最多的功能。 但这些功能仍停留在“有趣”和“工具”的范畴,用户一时的新鲜劲过后,只有将工具转化为服务,才能提供更多价值。“我查查”作为比价工具,连接商家和消费者。这两端正是“我查查”从工具到服务的两个重要端口。 “我查查”为商家提供收费认证服务。普通认证商户可以在“我查查”平台上发布产品的价格及商家联系方式。VIP认证商户还能发布图片、防伪信息、厂家动态等。年收费从数千元到十几万元不等。现在,“我查查”有数千VIP用户,商家认证服务是其主要收费点。 不过,为商家服务这条路并不顺遂。今年以来,“我查查”负面新闻频出,直指“比价神器”的“敲诈伎俩”。其中苦主大多是酒业经销商。他们指出,“我查查”上的参考价远低于自家产品价格,影响产品销售,要求“我查查”改价反被索取高额会员费。 “那是五六月份时‘一淘火眼’搞我们。”“我查查”COO陈红洲说。他同时坦承,此前“我查查”的确应一些商家要求帮助其屏蔽较低价格。不过,自负面新闻爆出,就停止了这方面合作。 “很多酒不在超市卖,有的用户就乱填。现在我们把UGC的功能都关掉了。”赵立新说。据他介绍,平台会审查商家发布的参考价,如果严重偏离市场价格就不予采纳。同时,用户除认证商家发布的价格外,也能看到其它渠道的价格。 相较于商家服务,“我查查”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很“雷锋”,纯粹赔本赚吆喝。 8月,“我查查”上线PC端产品并试水超市代购业务。用户只需在手机或PC端下单,就能享受超市商品送货上门的服务,且无需支付运费,只消耗“我查查”的用户积分。目前仅供应上海地区,一天能达成近3000单。 “很多消费者比价后觉得便宜,又嫌超市太远,就希望用代购买回来。我们就开始提供代购服务。”但赵立新对代购业务并不乐观,“代购没想赚钱,就是为增加用户黏性。” 不仅不赚钱,而且亏得厉害。超市代购其实就是线上导购的线下版。代购员在超市购买商品后送货,超市返点给“我查查”。但返点比例只占全部费用的60%。“我们的人铺在商家,一个月要5000块钱,他最多出3000块钱。现在我们有100个代购员。”赵立新感慨,O2O一到线下就是亏。 |
关键词:数据库,我查查,比价神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