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封杀并存 互联网红包衍生多少“馊主意”
巨头们的心也是肉长的,看到自己搭建起来的平台却出现对手的广告推广,就像自己的马桶座上出现了别人的屁股印——怎么看都别扭。 去年春节,微信红包、打车补贴的火爆曾让马云感叹“珍珠港”式的支付偷袭不期降临,可节日时点一过、烧钱势头一冷,支付宝仍稳坐第三方支付第一;去年4月,微信公众号势不可挡,阿里入股的新浪微博明令封杀公众号推广,依然没能挡住这股新潮流的袭来;如今微信封杀支付宝红包,大家抢红包的心情依然停不了。 纵览腾讯微信与阿里系的对垒,怎么看都是在进行一场难以触及对方命根的零和游戏。而从这来来往往的“兵戎相见”中,却也有另一分现实性的悲哀,那就是互联网的开放程度似乎并不像各位大佬嘴上说得那么美好。 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胡钢指出,互联网产业的大趋势是互联互通、共享共赢,但具体到产品运营,各互联网企业都是自行制订具体的运行规则,如何平衡互联互通和自身规模、如何界定开放与屏蔽,目前法律法规中尚未有明确的界线,于是乎,几乎当下所有的主流互联网企业之间都爆发过屏蔽“战争”。 在电商人士龚文祥看来,所谓互联网的开放从来都是一句空话,对大公司来说,生意赚钱永远是第一的。不能共享两大资源平台,对于商家和用户来说无疑都是损失。而从商业角度来讲却也很难判定对错。 “封杀”这种行为,实际是希望利用自己的市场话语权打击另一方的发展势头。可阿里腾讯双方的“封杀”不仅主观上强化了对方的存在,“封杀”者客观上还一不小心把自己放到较为被动的一方。 在近日的微信围堵支付宝红包的过程里,双方均在寻找平台技术、版权、乃至理念上的漏洞,各自也都在争斗中不断学习、查漏补空。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互联网界开放与封杀并存,随着各巨头在自领域话语权的不断扩大,“封”字决思维可能继续盛行。各平台或将主动出击摆脱随时可能被对手渗透的被动局面,提前设卡、互立壁垒的情况是大几率事件。 如何主动出击?壁垒如何设立?目前仍是个充满想象力的话题。但随便一想,或许像注册“双十一”那样把红包图形也申请成商标,确实是挺馊的主意。 |
关键词:互联网,红包,微信,支付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