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科龙总裁披露迁厂江门缘由 产能扩张倒逼布局全国
刚刚进入4月,急速上升的气温让空调价格战提早打响,而作为近年来空调业界快速冒出的一匹“黑马”,海信科龙却无暇兼顾。 这两天,作为刚刚掌舵这家产值达260多亿元的家电业“大船”的年轻“少帅”,田野经常在顺德老厂和江门新厂区之间“两头跑”。3月28日,部分员工因顺德工厂要搬到江门而表示不满。 而更早前,作为上市公司的海信科龙发布2014年年报显示,海信科龙营收265.34亿元,同比增8.93%。其中空调产品实现营收113.43亿元,在行业的逆势之下同比增22.84%,毛利率上升1.67个百分点至23.99%。这已是科龙空调摆脱“10年亏”困局后,连续第三年实现持续盈利。 这也引发了外界诸多猜想。曾经被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称为“一条刻意被猎杀的龙”,如何在外来的海信集团接盘下,实现涅槃重生、再度腾飞?随着其逐渐恢复元气,又会否“展翼”飞走? “企业要发展壮大,走出去在所难免,今后也不排除会进一步对外扩张,但根肯定还是留在顺德。”近日,海信科龙总裁田野接受南方日报专访,独家披露了有关科龙空调顺德工厂搬迁缘由、发展重生的前世今生,以及今后在全国布局的千万产能蓝图。 旧厂区用地不足倒逼“走出去” 德胜河畔,在海信科龙总部大楼上居高远眺,两岸的工业厂房与龙光、保利等高档楼盘犬牙交错,视野开阔。 但田野暂无闲心欣赏这般风景。 这位才执掌这家260多亿元产值的上市公司的“少帅”,对这片区域的态度颇为复杂:一方面,这片见证着科龙20多年发展史的老厂区对公司有着特殊的意义,曾经培育出科龙、华宝两大空调品牌;另一方面,这片厂房如今反倒制约着公司空调业务的发展,“现有的多层厂房结构制约了我们对一些新技术、设备的投入和新产品的生产。” 事实上,早在2010年,科龙就已经考虑扩张。彼时,曾一度沉寂的科龙空调渐见起色,销售规模跃升至356万套,营业收入达到了海信集团接盘后的历史高位。 不久后,顺德提出打造“一河两岸”滨水景观带的城市升级计划,位于德胜河北岸的科龙空调厂被纳入“三旧”改造范围。“当时有人把规划图拿给我们看,我们也加紧在顺德物色合适的地块。”海信科龙副总裁贾少谦回忆。 田野告诉记者,科龙空调顺德厂区原设计产能不足300万套,随着近年的发展,早已超负荷运转。而科龙希望能在顺德找到约1000—1500亩的土地。 “其实我们最想在顺德找块地,将我们整个产业架构乃至上下游的配套企业都集中起来。”贾少谦坦言,家电企业做到一定的规模往往都强调集约化生产和高度的资源整合,而目前科龙老厂区的物流、人员配置、后勤服务、配套产业完全分散,不但加大了物流成本,也提高产品的损坏率。 颇为尴尬的是,近年来顺德也一直面临空间不足的瓶颈。几经求索无果后,2013年,海信科龙决定在一江之隔的江门市棠下镇兴建全新的厂区。 战略调整终破10年亏损困局 当科龙因顺德工厂搬迁引员工不满而陷入舆论漩涡时,其日前发布的上市公司年报也引发不少关注。 根据2014年年报显示,海信科龙营收265.34亿元,同比增8.9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2亿元,同比降44.68%。其中,冰洗产品营收为118.64亿元,同比降1.01%,毛利率下降1.25个百分点至21.88%;但空调产品却实现营收113.43亿元,同比增22.84%,毛利率上升1.67个百分点至23.99%。而在三年前,这一业务一度面临近10年的亏损困局。 翻查该公司历年的业绩数据可以发现,受1998年收购亏损严重的华宝空调所累,科龙空调持续几年亏损,只有2003年才扭亏为盈,但此后又再陷亏损。即使是2006年底“新东家”海信入主,也未能走出“泥淖”。 2012年,一直负责海信电视板块的田野,从总部借调到顺德,他花了三个月对科龙的生产经营重新理顺。在这过程中他发现,在“制冷王国”内,容声冰箱的表现一骑绝尘,而空调产品却发展缓慢,以致出现科龙空调一直靠容声冰箱来养活的尴尬。 在田野看来,科龙空调亏损受多重因素制约,其中最致命的是产品质量。 一次到湖南益阳做市场调研的经历对田野最为触动。当地一位大卖场老板因科龙的产品质量太差而商誉受损,于是发出狠话:以后只要有海信的销售人员上门就用扁担砸断他的腿。“实际上这样的案例,在当时全国市场比比皆是。” “其实海信和科龙的技术基因都不错,在全国都属领先,只是一直未对新产品有过多的投入开发。”田野透露,找到症结之后,海信科龙内部首先进行了管理架构的变革,将冰箱与空调分成两大板块独立运营。 2012年,海信集团大手笔投入8000万元进行新品开发。这一系列产品上市后获得了经销商较大的认可,甚至吸引了部分已经放弃科龙的经销商重新回归。到了2013年,又再次投入了1亿元进行新模具的开发。“经过这一过程,科龙基本将原有的旧产品全部淘汰掉,现在市面上看到的都是新产品。”田野介绍。 产品的迭代更新也为这条家电业曾经的“折翼飞龙”带来了涅槃重生。2006—2014年,海信科龙的空调业务收入增长迅速,年均增幅达到20.6%。2012年,科龙空调在营收上与以往相比并无太大斩获,却成功在近十年内实现扭亏为盈,并在随后近两年均实现了4亿—5亿元的净利润。 快速扩张的千万产能蓝图 历经多年深耕,科龙成功逆袭,成为空调业大战中的一匹黑马。“原来的市场排序是格力、美的、海尔、奥克斯、志高、海信科龙,但到了2013年整个格局发生了新变化,海信科龙的产能一下子就突破了500万套大关,跻身空调业第二集团军之列。”业内人士表示。 过去一年,空调行业再度面临“冷年”的挑战,尤其下半年市场疲态尽显。然而,科龙却依旧保持产量650万套、同比增长近20%的发展势头。据家电业调查机构中怡康的监测数据显示,海信科龙整体规模已经稳居国内空调行业前四位。 产能的快速扩张正是此次顺德工厂搬迁至江门最主要的动因。据统计,目前科龙在顺德的工厂产量为320万套,加上山东青岛工厂、浙江湖州工厂400万套产能,国内基地共拥有年产700万套空调的生产能力。 而在海信对科龙的长远规划中,到2016年要突破1000万套,但目前顺德、青岛、湖州等现有的生产基地均已到达产能极限,江门新工厂则成为科龙实现千万产能蓝图的关键一着。 “这也表明集团对振兴空调板块的决心,也是对近年所获得成果的认可。”田野透露,近三年,海信科龙在制造板块、模具和质量设备的投入合计达14亿元,仅仅是江门新工厂,就占了其中8亿元的份额。 据悉,江门新工厂规划面积达1500亩,年产能达500万套,今后将成为海信科龙在国内产能最大,也是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生产基地。 目前已经投产的江门基地,拥有9条外机生产线、7条内机生产线、一条R290新冷媒生产线,是海信科龙空调在中国打造的首个“智能化工厂”,拥有JIT、VM等供应链运行方式及覆盖全流程的信息化手段,可确保高效运行和最佳品质。在提升工厂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将推动员工个人能力和水平的同步提升。 “未来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不排除还会进一步‘走出去’、往外扩张。”站在海信科龙大堂内,在邓公塑像前,面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七言勉励,田野对于科龙的再度“腾飞”,信心满满。 顺德仍是 总部大本营 迁厂将优先考虑老员工需求 ■对话 海信科龙总裁田野: 南方日报:科龙空调的顺德工厂搬到江门后,员工的薪酬等方面是否受影响?如何安置部分不愿到新厂工作的工人? 田野:此次搬迁涉及2000余人。我们更希望老员工能保留,因为空调行业还有不少需要手工操作,只有熟手能快速适应,保证品质和效益。从去年10月开始,我们就组织员工到江门参观,希望大家愿意到新厂工作。 对于自愿前往江门新工厂工作的员工,工龄及保险延续,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且公司会结合市场水平及公司发展情况,逐步提升福利、待遇水平,并将为江门厂员工提供免费班车接送和午、晚两餐补贴。 对于因个人原因无法到江门新工厂工作的员工,待顺德工厂停工后,公司将在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妥善安排到顺德区海信科龙旗下的相关公司。 南方日报:科龙空调从发迹之地顺德搬迁后,现有厂区会否人去楼空,进而出现产业空心化的现象? 田野:目前我们计划将科龙空调厂和华宝空调厂搬到江门新工厂,但除此以外的海信科龙总部和冰箱工厂、冷柜工厂及家电配套系统仍留在顺德。在顺德工厂的设备搬迁后,华宝空调厂没有实施改造前,将提供给海信科龙新建的高端厨房电器生产线使用,满足海信厨房家电业务发展。 顺德既是上市公司海信科龙的总部,也是公司整个华南地区研发、管理、销售的中心,因此,我们从未考虑过要整体出走。顺德的营商环境比较适合企业发展壮大,产业链比较健全,配套资源非常好。再加上在历史上的困难时期,顺德政府和老百姓都给予了海信科龙很大支持,我们对顺德的感情非常深。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不排除会继续对外扩张,但从来没有考虑过要迁出顺德,希望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支持和体谅。 |
关键词:科龙空调,冰洗产品,海信电视,海信集团,少帅,黑马,大船,一河两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