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替代机器人产量大幅增长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人口红利减弱之时,作为有力的替代者,机器人领域的市场争夺战正悄然开打。近日,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在沈阳宣布,其自主研发生产的复合型机器人已经开始批量生产,3个多月时间就销售40余台,销售收入达5000多万元。业内专家分析,复合型机器人对于替代劳动力有着明显效果,且只需要1-2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或在用工荒日益显现的背景下,成为未来市场追逐的热点。 不可否认的是,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能迅速崛起,持续释放的“人口红利”功不可没。有业内人士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足、低廉的大量劳动人口形成了劳动力丰富、抚养负担轻的“黄金时期”,也使得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环境孵化了其他红利。但到了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减少,伴随着用工荒的来临,传统制造业逐渐陷入了向上升级受阻和低端制造业转移至东南亚地区的两难处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器人热潮应运而生。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安装量达到5.7万台,约占全球销量的1/4,同比增长55%。去年的统计数据虽仍未出炉,但有专家预计总产量将达7.5万台,同比增长36.6%,市场需求持续火热。但红火的市场背后也存隐忧。有业内分析人士提醒,相比于西方市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仍不成熟,核心技术缺乏、同质化竞争激烈、自主品牌认可度低等问题较为突出,导致七成以上的高端市场被德国、日本等国企业占据,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
关键词:机器人,互联网,经济 |
责任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