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云辉 北京报道
一个人牵了条狗给中移动看门,中移动的人看了看说:“牵回去吧,装上TD芯片再牵过来。”
通信圈内流传的这个段子,已经不仅仅只是个笑话——当国家意志将中国最强势运营商与成熟度最差的3G标准强行捏合,矛与盾的对撞就早已注定。
自2007年至今,伴随TD由实验到商用一路走来,中移动的3G战略一直在争议、博弈与周折中辗转,外界对这个组合的质疑也如影随形。中移动将成就还是谋杀TD,TD将拖累还是挽救中移动,专家、分析师和媒体一直为此争吵不休。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一个运营商,因为技术标准受到如此多的非议。
“我们会保持冷静,用业绩来说话。故事是否动听没关系,最终效益才是最关键的衡量指标。”7月15日,中移动总裁王建宙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此回应。
然而,肩扛自主创新大旗的中移动,尽管在三大运营商中被赋予了以试商用名义率先运营3G的“特权”,但抢跑近一年的TD现在却是中国覆盖面最少的3G标准。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联通已经在100个城市开通3G网络,中国电信开展3G运营的城市达342个,而中移动的TD仅覆盖了38个城市,即使到今年年底三期工程顺利完工,中移动的3G网也还只能到达238个城市。
中移动在年初时曾计划2009年发展1000万TD用户,但目前其3G用户数仅为预期目标的十分之一。
更加让中移动难以释怀的是,电信业重组已经开始在实质上触及其一贯的优势。工信部数据称,在最新的6月份新增移动用户中,中移动的份额已由一度超过90%下降到约60%。
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性产业,在中移动发展TD过程中,政府推动力量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问题在于,中国通信市场是一个充斥着惨烈搏杀的竞争性市场,无论是承载了国家政治期望的TD产业,还是渐近天花板的中移动,其成败都已超出掌控,充满了不可知的变数。
这是中移动的TD局,一个还未知胜负的局。
38∶100∶342——TD抢跑一年尴尬
中国3G启动大半年,TD棋至何处?
王建宙在7月15日的专访中对本报记者表示,网络从实验室到组大网,从组实验网到组商用网,TD已完成这两个关键转折,达到商用网络标准,终端和后续演进均有重要进展,国际影响力也正在提升。
事实上,就在今年7月底,TD为吸引更多用户体验而展开的社会化测试将全面结束,这意味着,逾1年试商用之后,TD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而在这个节点上,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的反攻之势已十分明显。今年7月19日,广东联通将WCDMA试商用范围扩大到全省,这是中国联通加快3G商用进程的关键信号。而中国电信目前的3G用户数不断上升,借助庞大的固网优势以及在终端、网络上的快速布局,中国电信无疑已让外界厚看几分。
这些都宛如真正对阵前的密集鼓点——准备已经进入尾声,三大运营商的3G对决即将开始。
然而,如果我们要看清这场决战,以及背后那些风云激荡的抉择与博弈,就必须把时光回溯,回到故事的原点,回到一个复杂而原始的命题:对中移动来说,TD意味着什么?
或许可以作一个假设,2001年,如果电信科学院的一干技术专家和信产部官员没有推动TD进入国际标准,那么,8年之后的今天,中国以举国之力推动自主创新国家战略之时,通信业还会否成为产业创新转型的试验田?
这个假设已经没有意义。现在的事实是,当中国建设创新性社会之时,位列全球三大3G标准的TD,已注定成为中国自主创新这一“国家路径”的产业变革标杆。
这意味着,TD的运营者将获得政府的大力扶持,将在政策、资金、市场等各个方面得到体现。对身为国企的三大运营商来说,将承载国家战略的技术落到实处,这在政治上的收获,同样令人激动。
但TD却无人争抢。
起步较晚的TD已经错过全球3G发展的第一轮高峰,当WCDMA与CDMA在全球范围内跑马圈地,不断兴建商用网络时,TD仍在实验室中缓慢前进。2006年,当中国下定决心推动TD大规模试验时,TD与另外两个标准之间的产业化差距已然明显。
对运营商来说,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与经过七、八年商用完善,已经基本成熟的其他标准相比,还没有任何运营经验的TD,极有可能成为谋杀运营商的“毒药”,没有人愿意冒此风险以身相试。
问题在于,TD长期受困的事实已经证明,如果没有运营商的推动,没有足够的市场利益做牵引,TD必然难逃夭折厄运。政府既然决定力推TD,就不得不引入运营商主导推动这一产业。
几经博弈后,固话业务不断萎缩的电信最终如愿出局,中移动接手TD。
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在中国反垄断法出台,外界也屡有不对称管制呼声的情况下,中移动在政府的捏合下接手TD或许并不吃亏,这可以成为中移动回避政府严厉不对称管制手段的“免死金牌”。
唯一的问题在于,收之东隅,失之桑榆,在政策得利的同时,中移动的命运也与TD捆绑在一起,在技术成熟度严重落后的情况下,中移动在3G市场的争夺上先机已失。
“市场不会等你”:中移动“人工催熟”
一年之后,外界早已不再质疑中移动做不做TD。现在的质疑已经变为:中移动能不能做好TD?
根据公开数据,在融合铁通前,中移动员工近10万人,2008年收入达4123亿元,利润1128亿元,平均每日利润超过3亿元,用户总数也超过4.57亿户。
当这个庞然巨物高速运转起来,能否改变TD的劣势局面?
在TD试商用之初,网络质量不稳定,终端设计粗糙不堪,被用户批为“砖头”,视频通话极不流畅,语音通信屡有掉话,业务应用缺乏……即使中移动向大量友好测试用户提供免费终端和话费,TD的用户数增长仍然远低出大多数人的心理预期。
指责随之而来,有人批评TD太烂,有人则认为中移动做事不力,更多的人则开始对中移动与TD的未来转向悲观。
事实上,2008年4月1日,TD在北京、广州等8个城市正式启动试商用。此时,很少有人看好TD,其中甚至包括中移动的部分员工。
在TD的发展过程中,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中移动是否曾经考虑放弃TD。在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这段时间,很多业内专家、分析师一度认定,中移动已在试图通过拖延时机,令TD“安乐死”。
如果复原当时的逻辑,在工信部还没有像后来一样明确对TD的绝对支持时,商业的逐利本性确实给了中移动放弃TD的理由,而且作为盈利性的上市公司,放弃TD对中移动来说正是上上选。
但作为国企,如果不作为而导致TD失败,承担运营任务的中移动也需要担负责任,在政治上也将处于不利位置,与运营TD的风险相比,反垄断和非对称管制的威胁对中移动也同样严厉。所以,中移动是否真正考虑放弃TD,至今仍难以求证。
现在,这个问题答案如何已经并不重要。
“中移动对TD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全力以赴。”试商用开始前夕,王建宙曾向记者强调这句话。此后,只要见到记者,这句话都会重复,重复,再重复。事实上,自TD试商用启动开始,中移动对TD的态度便已完全明确——与TD真正捆绑为一体,成为推动TD商业化的核心力量。
在外界看来,王建宙此语不仅是表态,亦是在说服中移动自己孤注一掷。
随即,中移动开始大规模建网。就在2008年奥运会前短短的四五个月内,中移动在8城市已完成了当地GSM网络13年来95%的建网规模。“这是中移动历史上第一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投入这么多的资源完成的大规模建设。”王建宙说。
但是,在3G时代,运营商与产业链的命运已经连为一体,当产业链孱弱,仅靠运营商的力量,显然难以在短期内扭转。
“任何一个网络都需要这样一个完善成熟的过程,但我们没有时间去花七、八年时间等它自然成熟。”7月15日,王建宙对记者说,由于三大运营商各自运营不同标准,TD已经没有自然成熟的时间,“市场不会等你,我们只能主动加快它的成熟”。
于是,王建宙的日程越来越紧,芯片、设备、终端、应用,产业链每个环节重要厂商的代表都成为他的会谈对象。他每次见面都游说诺基亚总裁康培凯支持TD;他与《财富》的主编交流中国和美国网络覆盖的差异;他与软银董事长孙正义讨论手机应用商店的方向;他为Windows Mobile系统不支持关机闹铃的问题向微软总裁鲍尔默提意见。而在日本和韩国,王建宙正在与当地厂商探讨TD的海外发展可能。
与此同时,从集团到地方,中移动“人工催熟”TD的举措不断出台。
在网络上,中移动参与设备厂商研发,以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并提出2G与3G融合组网,从而令网络更加稳定,用户也可以“不换号、不换卡、不登记”地平滑升级为3G用户;在终端上,中移动成立了终端联合研发基金,一期向12家厂商提供总额为6亿的研发资金,面向TD终端首次进行了手机的集中采购;在营销上,中移动将每年80亿元的营销补贴提高到120亿元,而且近一半投入TD,并投入3000多人在10个城市组建专门的市场团队,投入20亿元发展终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向所有渠道开放TD,其向用户销售TD终端的价格甚至低于采购价格100-200元。
TD由慢转快:眼光、谋略与手段才是关键
一个纯粹的国家主义者,会把TD当成是纯粹自主创新的案例;一个纯粹的技术主义者,会把TD当成单一的技术;一个纯粹的重商主义者,会把TD仅仅看作4种3G制式之一,且并非优选。而对于中移动来说,TD只是TD,无论2G还是3G,技术与市场之间都永远不会绝对成正比,眼光、谋略与手段才是运营商活得更好的关键。
对中移动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即使“人工催熟”,其他两个标准仍将TD拉开不小距离。
王建宙说,2G网络出问题,中移动可以依靠厂家,有时厂家会调集全球资源来解决,但面对同频干扰等以前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出现过的问题,甚至连TD厂家都没有经验,只有中移动和厂家坐在一起共同解决。
有一个外界一直在质疑中移动的问题是,TD成熟度已经慢了,中移动为什么还要放慢TD的建网和用户发展速度?
这个质疑现在仍不绝于耳——到今年底三期网络完成,中移动的网络规模才能达到238个城市,而今年才拿到3G牌照的电信和联通,现在已经分别在342个城市和100个城市开通3G网络。
中移动的苦衷在于,在网络由实验网向大网,再向商用网过渡的过程中,设备质量会有巨大差异,中移动前期的缓速建网,有利于网络趋于稳定后的快速升级。对运营商来说,在网络不稳定、终端不成熟的情况下贸然发展大规模用户,这只会意味着灾难:网络负荷加重,问题更加频繁,不堪忍受的用户最终只会愤然离去,留下再也无法挽回的品牌。
在2G时代,中移动以GSM压倒了技术领先的联通,但在3G时代,市场的格局已经更加复杂。
不过,从种种迹象来看,中移动的速度正在由慢转快的拐点之上。
据王建宙透露,年底前中移动与厂商的联合研发的终端就将陆续问世。同时,消息人士透露,中移动已经在内部提出,年底前TD在238城市的质量力争达到其2G网络的水平。
7月初,在完成TD三期建网招标时,部分厂商设备将被替换的消息成为焦点,其中虽有价格战因素,但使用三期设备替换一年半以前的一期设备,正意味着TD网络已逐渐成熟。
“中移动的TD网络已经完成了重要转折。”7月15日,王建宙说,“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TD网络已经按照商用网络的要求完成了优化。”
这被外界视作中移动即将有“大动作”的信号。
王建宙透露,近期中移动已经与大部分省份签订合作协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对TD的支持,“政府将在基站选址、优先应用等方面,为TD后续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便利”。
王建宙:“我们会保持冷静,用业绩来说话”
“中移动已对新增市场减少做好了心理准备,同时会坚持效益领先的原则,不应该做的就不做。”王建宙说,“我们会保持冷静,用业绩来说话。”
王建宙此言的背景是,今年以来,中国电信6月新增CDMA用户已达237万户,占据新增移动用户市场的28.7%,同月,中移动新增移动电话用户市场的份额则年底的峰值93.3%,锐减到60.8%。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今年上半年,获得3G牌照之后,电信和联通都开始了大面积的地毯式广告轰炸,中移动的宣传相比却少了很多。
在王建宙眼中,与TD成熟度并列的还有更多的难题:电信重组、金融危机、用户普及率增速放缓。当这些问题与推动TD的“国家任务”并行而来,中移动需要更多的智慧才能化解。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TD只是中移动后续战略的一块拼图,虽然在3G时代,这块拼图可能最大,也处在最中心的位置,但对中移动来说,只有所有拼图都在一起拼好,才真正有意义。
比如,在建网时,中移动选择了2G/3G融合组网,并且面向长期演进的方向LTE,未来将成为所有业务一张网,用户通过2G或3G打电话,通过3G或LTE传输数据,从而在用户平滑过渡同时,也实现网络的平滑升级演进。
比如,在增值业务上,中移动进行了梦网的二次创业,推出了被业界视为“招安独立WAP”的DO平台,借鉴苹果软件商店AppStore的MMarket也将于8月开始上线。
“增值应用将为3G用户创造卖点。”王建宙说。
王建宙同时向记者强调,中移动会继续坚持向蓝海要市场,如同几年前,中移动通过向农村拓展和增值业务转型,实现了大象快跑。
不过,在Frost & Sullivan(中国)公司总裁王煜全看来,三大运营商未来短兵相接后,最容易出现的是价格战,而最需要警惕也应该是避免恶性价格战。
事实上,价格战的征兆已经出现。7月中旬,浙江电信口号为“3G翼起来”的校园套餐已开始预登记,大学生们除了价格优惠的套餐,还可以在学校免费拨打无限量的全国电信网内电话,在加入联盟的校园虚拟网中,电信用户可以免费互相拨打。
当价格战一步步推进,习惯了靠业务集中获得业绩及利润增长的运营商如何稳固自己的防线?这是中移动、电信和联通都在考虑的问题。
现在还有最后的缓冲时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中移动三期网络完成并开始放号,以及联通开始大规模放号之后,三大运营商的3G市场争夺就将开始升级并不断白热化。
3G的会战将由此开始。
而对于TD操盘者中移动来说,这场会战既是最好的机遇,也是最大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