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十条"绑住自媒体 46万时政公众号或成炮灰
微信自媒体头顶的监管靴子终于落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下称《规定》)要求:①服务提供者从事公众信息服务需取得资质②强调保护隐私③实名注册,遵守“七条底线”④公众号需审核备案⑤时政新闻发布设限⑥明确违规如何处罚,被网民简称为“微信十条”。这意味着,“80%的公众号将要办证及不能发布时政新闻,只能发鸡汤了。”电商深喉人士、触电报创始人龚文祥对南都记者说,一些政经题材的微信公众号已经开始调整,甚至要退出这个行业了。另外,南都记者从腾讯官方了解到,微信公众号总量超过5 8 0万,新闻发布类的账号约占公众账号总量大概1%。若以上述数字估计,理论上说,这次新政或将影响到4 6万个机构的微信运营。 影响谁 时政新闻账号前途未卜 国信办的新规下来,率先遭殃的可能是那些处于监管灰色地带的时政类公众账号。《规定》第七条指出,除了新闻单位、新闻网站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非新闻单位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转载时政类新闻外,其他公众账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同时,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可以发布或转载时政类新闻的公众账号加注标识。 言下之意,“一是让W eb平台的管理规则也适用于移动客户端,例如原来具有时政新闻发布资格的专业媒体(比如南方日报),那么它的客户端也同样具有时政新闻发布资格。二是将管理权力下放到运营商,让步给企业。即时通讯工具服务提供者在提供平台的同时,也有内容监管的责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张志安对南都记者说。 事实的确如此。有腾讯内部的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由于受到具备两个资质的限制,未来针对时政类账号的管理将会比较严格,将成为首批“严查”对象。“时政类新闻公众账号的管理者现在不知道何去何从。我接到一些信息说,他们已经开始调整,甚至要退出这个行业了。”电商深喉人士、触电报创始人龚文祥给南都记者估算,“80%的公众号将要办证及不能发布时政新闻,只能发心灵鸡汤了。” 在这个时间点上,南都记者尝试联系了五六位从事时政内容发布的自媒体人,但对方均表示不便接受采访,需期待施行细则的具体化。 波及面 46万个公众号或被“盯上” 到底什么算“时政新闻”?很多人觉得很困惑。在一个自媒体联盟的讨论中,有自媒体人士就提出“郭美美到底算娱乐新闻还是时政新闻”。另外,“就是应该区分时政新闻报道和评论。”张志安称,报道可以设置高门槛,只能由专业媒体来发布;但评论方面应该给予个人公众微信号一个机会,只要它们发表的看法是理性的负责的。 其实,“相关定义可以参照、对比商业网站发布新闻的规定。”不愿具名的自媒体人士向南都记者指出,根据2005年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披露时政类新闻信息,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 对此,相关部门迄今尚无明确的定论。不难理解,“目前时政类的账号在后台很难进行区分。”腾讯方面告诉南都记者,一个可以参考的数据是,新闻发布类的账号占公众账号总量大概1%。 若按最新公布的微信公众账号总量580万个,80%的新闻账号受影响来计算,这次新规或将影响到46万个机构的微信运营。不过,南都记者随后查阅了几个和“时政新闻”沾边的公众账号却发现,目前账号仍然处于正常推送中。如“媒体札记”的最新一条推送,是在8月11日发表的“一个引领未来方向的政治预言”;“政知局”在8月11日发布了“中央纪委走出来的组织部长”一文;而“政商内参”在8月11日发布的文章则为“中央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政治深意”。 |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