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数码频道>>焦点资讯

小米进军国际恐遇法律、市场“两重门”

来源: IT时报 作者: 戚夜云 郝俊慧 2014-08-25 15:04:0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因“泄密”接连遭新加坡、中国台湾两地调查“饥饿营销”模式毁誉参半

  8月16日,小米MIUI6手机系统全新发布。其扁平化界面、简约化图标等设计方式因类似苹果iOS再引热议。

  以“中国苹果”的品牌形象迈出国门的小米,从2013年开始,陆续进入中国台湾、香港地区,新加坡、印度等地;今年4月宣布的海外计划,更是将目标范围扩充至包括墨西哥、巴西以及俄罗斯在内的10个国家。

  在已经进入的台湾地区、印度、新加坡等地,小米同样掀起了“抢购风潮”,“售罄”的时间也越来越短。然而,最近的“几瓢凉水”却让正发热的小米感受到一丝凉意:新加坡、台湾地区先后曝出有用户投诉怀疑小米手机泄密,且当地政府部门已介入调查;惯用的“抢购模式”也被台湾地区认为涉嫌数据造假。

  专家认为,不同的市场环境、法律规定和政府监管,将迫使小米必须迅速解决自己的“国际化不良反应”。

  泄密事件仍未结束

  8月15日,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一名新加坡的小米用户投诉,在使用小米手机后,收到很多来自外国的垃圾电话。他怀疑自己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新加坡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正在调查这项投诉。

  这并非小米第一次遭遇“泄密指控”。8月初,台湾媒体披露,信息安全公司芬安全(F-Secure)马来西亚亚洲实验室对红米手机进行了实测,实测的结果是“确实发现红米手机有资料回传小米北京总公司服务器”,随后,台湾NCC(“通信传播委员会”)表示,小米有两款手机内建功能可能将个人资料回传到北京服务器,并将对此进行调查。

  对此,小米曾在8月10日在其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脸书(Facebook)账号上道歉,称已通过程序更新“网路简讯”功能,用户必须手动才能启用这一功能,且回传服务器的信息并非个人资料,而是用来区别用户的数据,小米也不会收集使用。

  两地高举法律利剑

  事实上,在处处皆网络的互联网时代,这并非第一起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此前苹果手机也被媒体报道自动上传用户信息。但因国内并没有明确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此类事件基本不了了之。

  据大邦律师事务所律师袁洋分析,国内消费者被泄露隐私,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一种是以残次品为由,向手机厂商主张赔偿;或者如果能证明因手机厂商泄露了个人信息后而带来实际损失,也可通过法律途径获得相应赔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鲜有用户如此维权。

  发生在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的这两起调查,则给小米敲响了“警钟”。据《IT时报》记者调查,两地均已颁布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8月19日,NCC公关处曾姓负责人表示,虽然小米回传信息为实,但此事已属于法律范畴,应由司法机关进行进一步调查。目前台湾地区已经颁布了《个人资料保护法》。

  与台湾地区类似,新加坡也在2012年颁布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目前由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PDPC)负责处理相关投诉。PDPC发言人告诉《IT时报》记者,目前小米的案件还在调查之中,不方便透露处理进展,不过PDPC的主要职责之一便是教育、帮助企业不去触犯个人隐私,目前新加坡针对房地产和电信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都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

  《IT时报》记者查阅新加坡《个人信息保护法》后发现,其法条中明文规定:在收集、使用和披露个人信息之前,必须征求当事人的同意;必须确保收集个人信息的目的是合理的,并向当事人解释收集信息的原因;不得向其他国家转移其所收集到的个人信息,除非那个国家也颁布了与新加坡《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当的法令。如有违反,被投诉企业将支付总金额不超过100万元新元(491万人民币)的罚款。

  袁洋表示,小米可能遭遇的更大风险是集体诉讼。如果此类事件发生在美国等个人隐私法律更加健全的国家,尤其是如果涉及众多民众的社会安全,很可能引起大规模集体诉讼。

  目前小米宣布的国际化进军路线,并不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

 [1] [2] 下一页

关键词:小米,手机,市场

责任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