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需在竞争中试错
根据7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自今年9月1日至2017年底,政府将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获得此待遇的新能源汽车分为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两种,涵盖乘用车、客车、专用车三种车型。从公布的名单看,多家中国厂商与合资厂商生产的车型入选,但此前传闻颇多的特斯拉 没有进入名单。 这项政策只是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诸多政策中的一个最新动向。从去年下半年至今,中国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政策频出,政策涉及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补贴政策细则、购置税减免以及公务用车采购等方面。以充电桩建设为例,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规划,2011年-2015年,电动汽车充电站规模达到4000座,同步大力推广建设充电桩。2016年-2020年,要建成完整的“四纵四横”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但遗憾的是,政府的积极扶持并未变为市场的热情,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尤其是私家车方面的市场,仍然乏善可陈。这并不奇怪:在没有品牌支持,没有实际替代需求,且充满技术与品质、方便程度上的不确定时,普通消费者往往裹步不前。一般而言,新技术新产品的初期都是价格昂贵的,其销售对象也是少数具有更高支付能力的人。 人气旺盛的特斯拉,其市场本质并不是电动汽车,而是具有高新技术的奢侈品,即便在中国,特斯拉的购买者几乎都已拥有了多辆汽车。但是,正是这种豪华车的性质,才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然后,顺着这个路径,由于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产品仍然能够通过研发、销售、再研发、技术得到发展,成本被一再降低,最终推广开来。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优胜劣汰,则是企业、技术之间激烈的竞争,最后,最合乎市场要求的留下来。走到最后的不一定是特斯拉,甚至不一定是现在的技术与商业模式。实际上,不管是电脑、手机都遵从这个规律。 而政府大力介入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主动打破这个规律,通过扶持特定技术来完成消费市场、产业链的成熟。但是,政府只看到了特斯拉的成功,没看见特斯拉的奢侈品本质,只看到了特斯拉股票当下的高价,没看到特斯拉还必须经过的残酷竞争试错。 其实,任何企图识别产业方向的努力都是充满风险的。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为了在计算机技术上赶超美国,曾制定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第五代计算机研发计划,但十年耗资4亿多美元后,并未实现预想目标,不得不终止。与此同时在美国,在硅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8088芯片已经成长成为Pentium,与INTEL公司相伴的还有IBM 以及AMD 公司,计算机产业的技术方向,在激烈的竞争中被确定下来。 特斯拉虽然成功了,但其本质是高科技的豪华车,并不能代表新能源汽车的特定技术方向必定成功,而国际上多个汽车厂家的尝试,也并没有确定的技术方向与商业模式——一切与上世纪80年代的硅谷类似,新能源汽车仍然需在竞争中试错,找寻方向,而问题是,在识别产业方向上,中国政府就可以比其他国家做得更好吗? |
关键词:新能源,电动车,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