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生活”离我们有多远
形成消费刚需抓住用户“痛点” 普通消费者还不是智能产品的消费主力军,智能设备还只是小众的“玩物”,而非生活必需品,还没有抓住消费者的“痛点” “这些东西看着挺新鲜,但对于我来说意义不大”。在互联网大会可穿戴设备展厅,人头攒动,但是很多参观者却表示暂时没有购买智能设备的愿望,这道出了目前智能设备市场的一大硬伤:没有抓住消费者的“痛点”,智能设备还未能成为消费者生活中的“刚需”。 2013年百度发布的《可穿戴设备用户需求调研报告》显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消费者有三类:对新技术敏感狂热的科技爱好者;特定人群如运动员、健身爱好者;看重可穿戴设备时尚性的潮流一派。以此来看,普通消费者还不是消费的主力军,智能设备还只是小众的“玩物”,而非生活必需品。 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认为,智能设备的普及,要寄望具有领导性的厂商和产品带动。“目前,需求越来越明确、市场空间渐大,但是并没有出现如电脑、手机行业一样领导性的厂商和产品。”同时,技术、产业生态也要达到一定程度,用户需求才能够突破临界点,“就是主流消费者都认为这个产品必不可少”。 除了未能抓住用户的“痛点”、种类较单一外,智能产品最大的问题是存在数据安全隐患。以智能交通为例,“未来一到两年内,智能汽车安全势必会被推到风口浪尖”,360网络安全攻防实验室资深安全技术顾问刘健皓说。目前,智能汽车无论接触式控制还是非接触式控制,或者是后装市场产品,都存在安全风险。智能汽车系统接入网络后,都有可能遭受数据改写和攻击。他认为,在智能时代,厂家在产品的设计、策划、开发、使用、分析每个阶段都要做足安全功课。 方兴东表示,需要高度重视智能生活的安全性。“从国家安全层面来说,像美国棱镜门大规模搜集用户数据的事件,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巨大危害。对此,我国应当在制度和技术上拥有足够的防御能力。这是电脑、手机时代就有的问题,到了智能生活时代就更加突出”。他认为,作为公共产品的基础设施智能化来临之前,就需要制定配套规则,以实现既能够充分共享,又能够确保基本安全的目标。 |
关键词:互联网,消费者,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