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有点"夹生" 食品变质退货情况不时发生
“赶紧买,平时149元一斤的小龙虾,大促只要89元。”近日,广州市民罗先生在天猫下单购买了4斤小龙虾,还推荐给好友下单。尽管卖家表示要到19日才能发货,罗先生依然没有罢手。双十一期间,除了传统的数码、家电、家纺、衣服等消费品,生鲜也加入了电商的大狂欢——各种蔬果、鱼、吓、牛排、肠等,纷纷“触电”。 不过,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生鲜”虽然被视为电商业最后一片“蓝海”,但也最难啃下,其成本竟高过菜市场,并且产品质量难以控制,消费者对生鲜亦有安全疑虑。“相比数码、家电市场,生鲜电商还远未成熟。”一位电商人士称。 名词解释: 生鲜产品电子商务,简称生鲜电商,指用电子商务的手段在互联网上直接销售生鲜类产品,如新鲜果蔬、生鲜肉类等。生鲜电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大趋势而发展。2012年被视为生鲜电商发展的元年。 三大“玩家”搅热市场 “目前京东生鲜是以平台模式为主,商家超过600家。”日前,京东商城相关人士接受E天下采访时透露,其与天猫、苏宁易购等一样,生鲜频道主要是引入第三方商家,即做B2C业务。对此,苏宁易购广州公司相关负责人亦表示,受限于冷储仓库,今年双十一还是主要做平台,“不过近期有款橙子,就是通过果园直接发货。” 去年双十一之前,苏宁易购上线了生鲜频道,推出水果团购以及大闸蟹团购等。采访中记者获悉,生鲜电商有三大玩家,除了京东、天猫、苏宁易购为代表的平台型电商外,还有以顺丰优选为代表的综合性食品电商,以及以本来生活网为代表的垂直型生鲜食品电商。无论是进口牛肉、特供海鲜,还是“褚橙”、“柳桃”,电商生鲜主打的还是“差异化”。 “今年双十一主要就是这些在厮杀。”前述苏宁易购人士称,今年生鲜在大平台上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分类,为生鲜开辟了促销分会场,而以前则是食品下的小分类。 据透露,京东今年11月11日当天,生鲜平台上的牛排卖出了7万片,肠类卖出来20万根。在去年双十一期间,生鲜电商便初尝甜头。数据显示,顺丰优选在当天销售额增长了26倍,订单量增长17倍;天猫售出50吨阿拉斯加野生海鲜,相当于一家沃尔玛超市两年的销售吨数。 “电商市场也是‘红海一片’,只有生鲜是最后的‘蓝海’,网络市场渗透率才在5%左右,因此大家会扎堆其中。”独立分析人士张正昊表示,我国生鲜市场规模达到万亿,电商普遍看好。 生鲜非衣服类触网成本更高 在电商平台销售,削减了渠道成本,因此售价低。然而,采访中记者发现,生鲜电商可真不是这么好玩。“同样一棵蔬菜,我们的成本是菜市场的3倍甚至更高。”生鲜卖家成都尚作农业科技公司相关人士透露,消费者规模小且分散,配送成本很高。而生鲜,既要生又要鲜,仓储条件就不同于普通商品,造成冷链物流配送成本非常高。 不同于数码、家电、衣服等品类,生鲜并非标准化产品,在商品管理、损耗控制上就更难。因此,更多的生鲜电商从事的业务,多为水果类,而非肉、鱼、虾类。多家平台型电商接受采访时坦言,生鲜对存储、运输的要求更高,难轻言盈利。 中国零售业生鲜研究中心委员李长明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99%的生鲜电商都在亏损,一批生鲜电商重组或倒下,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生鲜电商运营的不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侯云春亦对媒体称,在流通过程中,我国每年有8000万吨果蔬腐烂,经济损失占整个行业产值的30%,农产品腐损率为25%~30%,这既带来了安全隐患,也提高了产品成本。 “冷链物流配送能力是生鲜市场爆发最为关键一环。”分析人士“李东楼”认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始终困扰这整个生鲜行业的发展,之前很多创业中的中小生鲜电商就倒在这上面。 不过,目前京东、天猫等正在搭建自己的冷链配送体系。日前,顺丰更是将冷链物流分拆为独立品牌——顺丰冷运。 |
关键词:生鲜,快递,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