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腾讯"屏蔽门"升级 大佬争斗岂能殃及网友?
当前国内电商三足鼎立的格局日渐明朗,但巨头之间的明争暗斗却从未停歇。近日,腾讯和阿里巴巴之间的缠斗再次升级,将战场落到了微信和微博之上。继近期腾讯微信封杀阿里旗下的快的打车红包之后,新浪微博的大股东阿里也打起了防守反击战。随后,新浪正式发布通知,宣称营销大号通过微博导粉至微信公众账号的行为将被禁止,将针对部分用诱导方式做营销的账号进行集中处理,并特别指出,二维码是其封杀对象。 大佬之间的争斗,如果双方仅靠相互封杀来争夺地盘,无疑有悖于商家的良性发展。如果巨头之间过分画地为牢,为自己的产品建立起护城河,相互屏蔽,无疑是置用户的公平选择权于不顾,企业要做的是不断完善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吸引新用户注册,同时增加老用户的使用频率,只有赢得用户的新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腾讯阿里系“屏蔽门”升级 继今年4月之后,就在近日,阿里入股的新浪微博传出再次禁止用户利用微博推广微信公众账号的消息。耐人寻味的是,日前曝出微信以“清理过度营销行为”为理由屏蔽了“快的”软件在微信内发放的红包。腾讯阿里系的“封杀”行动虽然都没有明确提及有关对方的产品,但却招招直指对方的软肋。 事实上,腾讯系和阿里系的“屏蔽门”远不止于此次事件,两者之间的“恩怨”甚至可以追溯到去年。去年7月,微信为防止个别用户利用外链“钓鱼”,封杀了一些链接,其中涉及不少淘宝店铺链接。随后,淘宝全面屏蔽指向其他网购平台外部链接的二维码图片。去年11月份,微信进一步取消外链,而手机淘宝也关闭了从微信跳转到淘宝商品和店铺的通道。今年4月,新浪微博声称微信是“封闭黑盒子”,有悖微博“公开内容生产、公开传播”的宗旨,从而对一批推广微信公众号的微博营销账号进行封杀。直至日前,微信封掉了“快的”软件分享至微信的红包链接,却没有封掉有类似行为的“滴滴打车”红包。同时,另有消息称阿里系的支付宝此前曾以口袋通(主要帮助商家在微信上开店和营销)在未经许可的网站使用支付接口,存在较大安全风险为由,默默的关闭了口袋通的支付接口,但官方回应称这不是因为微信,而是因为口袋通在未经授权网站使用支付接口被处罚。 由此可见,腾讯和阿里“结怨”已由来已久,微信和微博的互相“封杀”不过是两者在争夺市场、用户和渠道的一个手段,事实上,阿里、腾讯两家互联网平台的竞争早已硝烟四起。 利益重叠成为矛盾迭起的关键 微信和淘宝链接互相屏蔽的矛盾被重新挑起实质均是商业的自利性作祟。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日趋成熟的情况下,阿里和腾讯有越来越多的竞争业务发生重叠,随之触及双方的利益,打破了原先PC互联网时代两家维持的平衡状态。 在2010年前后,大红大紫的微博业务成为各大门户网站的标配,所吸引的用户数量为其拓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微博本身商业化过程并不顺利,目前除新浪微博外,其它门户网站的微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即使是实现独立上市的新浪微博如今也仍未迈过盈利难关。按照新浪微博原先的期望,品牌通过在微博上的信息发布和品牌活动来吸引粉丝关注,并且利用微博来和粉丝做深度互动,粉丝则利用微博开通支付功能形成商业营销闭环。然而,营销大V通过微博导粉至微信公众账号的分流方式,显然会对上述商业模式造成严重破坏。 微博最新的三季度财报显示,微博第三季度净收入8410万美元,其中广告和营销收入达到6540万美元,占比超过7成,目前广告仍是微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不论是微信公众账号,还是微商,其在微博上推广微信内容时并不会使用微博的营销工具,也就是说并不会向微博支付相关广告费用,这对微博来说是很大的打击。按照微博运营负责人的说法,微信公众账号是一个“黑盒子”,既违背了微博的基本价值观,同时又有可能伤害到微博的“护城河”。 实际上,腾讯和阿里的“互掐”行为都是出于商业目的,本也无可厚非,即便是宣称开放和平等的互联网企业,在商业本性面前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公平。但是过分的画地为牢,最终也只会令双方利益都受到损失,这对双方来说都是弊大于利的,很有可能两败俱伤。 |
关键词:腾讯,阿里巴巴,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