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微信团队:用户体验与商业变现不是矛盾体
文章导读: 微信团队一直甚为“高冷”,露面不多也极少接受媒体采访,近日,包括微信支付总经理吴毅、微信开放平台基础部助理总经理曾鸣、微信开放平台基础部总监叶娃等微信团队核心成员,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的独家采访。 对话微信团队: 【封面故事】用户体验与商业变现不是矛盾体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冰|北京报道 微信团队一直甚为“高冷”,露面不多也极少接受媒体采访,近日,包括微信支付总经理吴毅、微信开放平台基础部助理总经理曾鸣、微信开放平台基础部总监叶娃等微信团队核心成员,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的独家采访。 《中国经济周刊》:微信最早只是一个通讯工具,现在提出要“连接一切”,这个想法始于何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计划? 微信团队:其实,“连接一切”并不是微信,也不是腾讯某个产品的想法,而是近两年来腾讯整体的战略构想。早在2013年11月,Pony(马化腾)就提到了“连接一切”这一概念,随后,还提出了腾讯要回归互联网本质、做“连接器”的观点。 “连接一切”具体到微信业务上,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连接人与人、连接人与物和连接物与物。连接人与人是微信最基本的通讯功能,而在后两个维度上,微信的公众平台开放了丰富的接口,通过“微信硬件”、“微信连WiFi”、“微信摇一摇”等业务将微信与各种设备连接,实现了人通过微信与具体周边事物的连接。此外,微信还提供了微信企业号等服务,将微信延伸至社会机构以及企业组织的具体运作之中,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创造了更多价值。 《中国经济周刊》:去年8月,微信团队首先提出了智慧生活的概念,并在8月28日的微信公开课北京站上正式公布了“微信智慧生活全行业解决方案”。“微信智慧生活”的准备、酝酿和推出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微信团队:用微信连接一切之后,打造微信智慧生活成了水到渠成的方向,这也是最终微信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所谓“微信智慧生活全行业解决方案”,即以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帮助传统行业将原有商业模式“移植”到微信平台,通过移动电商入口、用户识别、数据分析、支付结算、客户关系维护等能力形成整套的闭环式移动互联网商业解决方案。 目前,我们已经在医疗、餐饮、酒店、交通、邮政、票务、景区等十余个领域提出了完善的行业智慧解决方案,这些行业智慧解决方案已经给很多企业带来巨大的移动互联变革。以医疗为例,通过微信提供的智慧能力,用户可以直接在微信里面挂号,或者到大堂扫二维码就可以挂号,微信会通知病患什么时候到达哪一个科室看病,看病之后能收到医生开的药单,点击可以微信支付,再去领药。如果有检查的话,验血报告和其他的报告也可以通过微信推送到手机里面。这种体验不仅节省了人的时间,更让整个社会资源的流动变得更加高效。 未来,微信还会坚持“连接一切”这个已渗入微信血脉的理念,然后沿着用微信打造智慧生活这一路径不断提升服务和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腾讯手握最强大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微信,但是商业化变现却非常迟疑和谨慎,相比之下,百度和阿里在移动端的变现微信团队一直甚为“高冷”,露面不多也极少接受媒体采访,近日,包括微信支付总经理吴毅、微信开放平台基础部助理总经理曾鸣、微信开放平台基础部总监叶娃等微信团队核心成员,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的独家采访。 《中国经济周刊》:微信最早只是一个通讯工具,现在提出要“连接一切”,这个想法始于何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计划? 微信团队:其实,“连接一切”并不是微信,也不是腾讯某个产品的想法,而是近两年来腾讯整体的战略构想。早在2013年11月,Pony(马化腾)就提到了“连接一切”这一概念,随后,还提出了腾讯要回归互联网本质、做“连接器”的观点。 “连接一切”具体到微信业务上,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连接人与人、连接人与物和连接物与物。连接人与人是微信最基本的通讯功能,而在后两个维度上,微信的公众平台开放了丰富的接口,通过“微信硬件”、“微信连WiFi”、“微信摇一摇”等业务将微信与各种设备连接,实现了人通过微信与具体周边事物的连接。此外,微信还提供了微信企业号等服务,将微信延伸至社会机构以及企业组织的具体运作之中,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创造了更多价值。 《中国经济周刊》:去年8月,微信团队首先提出了智慧生活的概念,并在8月28日的微信公开课北京站上正式公布了“微信智慧生活全行业解决方案”。“微信智慧生活”的准备、酝酿和推出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微信团队:用微信连接一切之后,打造微信智慧生活成了水到渠成的方向,这也是最终微信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所谓“微信智慧生活全行业解决方案”,即以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帮助传统行业将原有商业模式“移植”到微信平台,通过移动电商入口、用户识别、数据分析、支付结算、客户关系维护等能力形成整套的闭环式移动互联网商业解决方案。 目前,我们已经在医疗、餐饮、酒店、交通、邮政、票务、景区等十余个领域提出了完善的行业智慧解决方案,这些行业智慧解决方案已经给很多企业带来巨大的移动互联变革。以医疗为例,通过微信提供的智慧能力,用户可以直接在微信里面挂号,或者到大堂扫二维码就可以挂号,微信会通知病患什么时候到达哪一个科室看病,看病之后能收到医生开的药单,点击可以微信支付,再去领药。如果有检查的话,验血报告和其他的报告也可以通过微信推送到手机里面。这种体验不仅节省了人的时间,更让整个社会资源的流动变得更加高效。 未来,微信还会坚持“连接一切”这个已渗入微信血脉的理念,然后沿着用微信打造智慧生活这一路径不断提升服务和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腾讯手握最强大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微信,但是商业化变现却非常迟疑和谨慎,相比之下,百度和阿里在移动端的变现会更激进一些,腾讯不担心起大早、赶晚集吗? 微信团队:微信赚钱这个事情不在未来,现在已经发生了,微信游戏已经带来了非常大的现金流收入。而且其他地方也有收入,但是我们希望把现在的收入更多地回馈给合作伙伴和开发者,让大家一起把这个生态做起来。这里的商业模式已经存在,随时可以变现的。但我们希望先把这个森林做大,做到树丰叶茂,因为后面会有更好的商业模式。 《中国经济周刊》:朋友圈广告引发了一些争议,但微信团队表示用户体验永远是第一位的,绝不会让位于商业变现,这个度如何掌握?如何才能两全? 微信团队:微信团队一直认为,一个没有好的用户体验的产品,从来都不具备谈商业变现的实力和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微信这里提到的用户体验绝不让位于商业变现,是指在没有完善的用户体验以及成熟模式的情况下以追求商业的形式伤害用户的体验。但是用户体验与商业变现并不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体。相反,只有极致的用户体验才会有实现商业变现的可能。不仅微信坚持这样的理念,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会坚持这样的行业准则。 《中国经济周刊》:移动支付除了为微信生态圈中的企业提供基本的交易服务,还有哪些更大的计划吗? 微信团队:移动支付作为微信生态圈中的一环,将永远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交易服务上,未来将会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地扩展自己的业务。 《中国经济周刊》:很多用户会抱怨朋友圈便成为“生意圈”,而且一些打着代购、代理旗号售卖假货的商家带来很多不良影响,对于微商、微店等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营销的“非正规军”,微信的态度是什么? 微信团队:微信对待第三方开发者一直持支持、开放的态度。在微信上开设有“微信小店”这样的官方功能,但是“微信小店”其实只是很基础的商品货架,用户想要实现更多的功能,则需要第三方开发者来实现这样的价值了,而让第三方参与到微信生态建设中也一直都是微信所鼓励的。微信是要做“森林”,而不是做“宫殿”,我们希望让所有在微信生态下的生物或者动植物能够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长,微信欢迎有理想、有创意、有责任的第三方通过微信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此同时,对于企图利用微信开放生态危害用户体验以及平台安全的恶意行为,微信也将给予坚决打击。 《中国经济周刊》:未来的微信肯定不仅仅只是一个通讯软件,那它会是什么? 微信团队:其实微信早已经不仅仅是一款通讯软件,现在的微信已经成为人的延伸的工具、效率提升的软件、智慧生活的入口。对于微信未来什么样子,只能说:用户的需求在哪里,微信就会在哪里;用户需要通过微信实现什么样的价值,微信就会努力成为什么样的产品。微信未来会是什么?其实这是一个开放性答案,会充满惊喜与期待。 |
关键词:团队,用户体验,中国经济周刊,商业模式,微商,连接一切,腾讯,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