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汽车混搭:车联网陷平台混战
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一共销售了8500万辆汽车,12亿部智能手机。如果通过无线技术,在车联网理念的支撑下,将两大终端平台联系在一起,是否可能推动两类产品同时热卖,甚至营造新的商业形态呢? 2013年,苹果想尝试一下,于是推出了CarPlay的前身“iOS in the Car”项目;2014年,谷歌也想通了,于是推出了Android Auto。 在车联网的历史中,这两大手机市场的巨人还十分年轻。早在2007年,微软就联合福特,推出了名为“Sync”车内通信和娱乐系统,随后,上汽、宝马、日产等厂商也都推出了各自车联网平台。如今又有巨人看中汽车与手机相连的生意,这让车联网的热度持续升高。 截至目前,车联网已经走过5年的光景。然而这几年中,汽车与手机的连接总是不到位。用户很少见到理想的产品使用场景,也很少见到足够理想的应用。是什么成为车联网发展的障碍?如何让车联网发展?苹果和谷歌的加入,能否给车联网的发展带来利好?这些疑问都有可能在2015年得到市场的反馈。 从汽车到手机的价值传递 “以汽车为突破口打破车联网发展的僵局,是比较理想的模式。”某汽车行业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汽车是用户主要的出行工具。用户最直接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得到抵达目的地的理想路径、在显示器上获得查询结果,以及作为娱乐平台消遣无聊的时间。最初,在汽车内外接移动硬件的方式解决了这些问题,可是过多的设备让用户疲于应对,无法满足用户力求简单的习惯。于是,车企开始将具备GPS和多媒体应用的硬件模块嵌入到代工生产过程中。在此过程中,配置显示器的车载系统取代控制CD播放的液晶屏幕,成为车内导航和娱乐中心。 在车载系统快速升级的同时,智能手机快速取代功能手机,成为用户开启互联网生活的首选。用户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使用手机的各类功能,即使在驾驶的过程中也不例外。此时,用户发现智能手机除了具备车载终端仅有的导航和娱乐功能,还兼具通信、社交、信息发布与接收等多项功能。用户开始在驾车前打开手机的某项功能,并在驾驶过程中使用,只是出现智能手机取代车载系统的趋势。 不仅如此,在智能手机平台上,移动应用更新周期很快,多数在一个月内会经历多次升级,近乎实时更新的数据也成功捆绑住用户。相比之下,汽车内的软件系统更新周期过长,更新渠道偏窄。手机的移动价值向汽车传导,同时也促成汽车融合手机的外部因素。 在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之后,更多用户认为,有必要将智能手机的功能嫁接到车载平台。车联网技术支撑厂商VNC Automaotive技术顾问张玉峰表示,从技术角度来看,这并不存在难度。以微信为例,作为被广泛使用的社交应用平台,该应用可以接收文字和语音信息。之前,为方便手机用户使用,微信提供将语音转化成文字的识别应用;今后,为方便驾驶用户,微信只需将文字信息转化成文字。“这些技术都不难实现。”张玉峰表示。 可是从手机系统厂商的表现来看,他们似乎并不满足于只扮演移动应用“搬运工”的角色。手机与汽车经营着完全不同的两套生态系统。当他们以车联网的名义联合在一起时,全新的生态空间是否能够催生出更多的服务业态?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能否成为推动业务创新的起点,带来全新的市场机会?于是从2014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加入车联网市场。无论是CarPlay还是Android Auto,除了展示各自构想的生态环境,还聚集手机厂商共同参与其中。 平台混战 |
关键词:混搭,联网,手机厂商,谷歌,魅族,iDrive,NissanC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