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数码频道>>焦点资讯

当互联网遇上电子招投标

来源: 环球网 作者: 2015-07-27 15:19: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在电影中,当北京遇上西雅图,擦出的是爱情的火花;在现实中,当互联网遇上电子招投标,迸发出的是价值的创造和市场的整合。近年来,随之互联网技术的日臻完善,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创新出全新的发展生态。电子招投标领域也不例外。

早在十几年前,我国就尝试电子招标制度的建设。2000年7月,中国采购与招标网开通,随后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国企的电子商务采购平台陆续开通,中国电子商务采购开始触网。2004年开始,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广州等省市逐步整合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并开始推行电子化招标采购。但是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特别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制度,我国电子招标制度只是在某些环节上、某些省市实现电子化,并未从整体上实现标准、高效和互联互通的网上采购平台的建设。

为此,2013年2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及其技术规范,推动全国范围实行电子招标投标,努力实现市场信息在统一平台公开共享。2015年 7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按照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大力推广电子招标投标。电子招标投标进入了快速、规范发展的轨道,全国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场第三方主体和政府部门的电子招标投标系统雨后春笋般地涌现,2014年1月,全国电子招标投标信息枢纽的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幸运而生,并将于2015年9月启动试运行。

招投标全程电子化带来成本的节约。对于一般投标企业而言,据统计,在传统的招标制度下, 每年至少要投30~50个工程标,用于制作投标文件的直接费用约10万元,投标间接费用有的甚至超过100万元。招标代理企业为了印制招标文件,往往耗费大量纸张及人力成本,与招标企业往来沟通,经常是花费成本巨大却颗粒不收,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

电子招标使得评标成本下降。在平时开标过程中,需要投标人各递交数份投标文件及各种各样的原件资料,每份投标文件少则数十页多则数百页,评标专家评审过程中需逐份翻阅投标文件,横向、纵向进行对比。譬如,开一个大型标,投标单位有50家,投标文件每家一份正本,则有50份投标文件,每份投标文件少说也要50页以上,评审人员需要翻阅大约2500页的资料进行评审。如果出现投标文件前后对比、投标文件之间相互比较,则要翻阅的页数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这是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消耗。电子招投标将投标文件上传至网上评标系统,系统自动对比、按要求筛选投标文件相关部分,省去了评审人员的大量时间,让招投标的费用大大下降。

此外,电子招投标还能节约其他成本。比如,企业的信息搜寻成本,建设各类招标平台的上线,使大量招投标信息非常容易被发现,企业之间的无需额外的费用。企业可以节省投标中重复的申请成本,相同的投标,企业无需重复注册和登记,同样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企业可以节省运作成本,招标投标过程中,有很多需要招标代理机构向主管机关报送和审批的文件,通过电子招标平台,招标代理机构只需要将报送和审批的文件上传至平台,主管机关就可以在网上进行及时的审批,节省项目时间,缩短项目周期,降低了运作成本;企业还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成本,由于电子招投标过程主要是在网上进行,企业无需一个团队往来于企业和投标地之间,最多只需要派代表去投标现场,以证明投标的企业诚意。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在系统中被全程记录的招投标过程,促进企业的成本分析工作,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招投标工作效率,节约招投标环节交易成本。

电子招标能够推动价值的创造。招标制度的设计,本来目的就是通过公开招标,用竞争的方式筛选出价格最低、质量最好的供货商。传统的招标方式,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采购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打开了一条“价值发现”的渠道。但这还不够。由于地域、时间和信息流动的覆盖范围等诸多因素,市场往往被有意无意地分割开来,企业的价值创造没有发挥到最佳,电子招标的出现,让空间不再是问题,让信息的双向流动变得顺畅,招标企业能够在已知最大的市场里寻找价格最低的供应商,从而将价值创造发挥到极致。

电子招标不仅仅发现价格最低,还能发现“信誉”。在传统的招标过程中,信誉是非常难以衡量和标准化的,因此企业在寻找价格最低的供应商的同时,不得不谨慎地对待最低报价,往往通过摸索、试探了解投标企业的信誉,通过时间和实践的积累来确认“信誉”。在网络的电子投标中,企业信誉不再是难题。招标企业可以通过招标平台的大数据,查阅投标企业过往的投标记录,省去相互磨合和发现信誉的过程,从让招标企业的采购质量提高到新的层次。

电子招标推动我国全国市场一体化建设。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市场,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方向。打破行业壁垒、地域分割,让市场按价值规律运转,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必要条件。

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市场化改革的初期,就开始试行招标投标制度。1984年10月,国务院作出《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第一次把推行招标投标作为投资建设领域的重要改革举措。招投标制度至今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和中国市场发育同步进行。

今天中国经济正在向互联网+方向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离不开一个统一的全国大市场,因此电子招标成为招标制度发展必然要求。

电子招标让监督变得透明。互联网给电子招标带来的不仅仅是成本节约、价值创造和市场一体化的好处,还让招投标制度监督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投标市场中,腐败的案例时有发生,除了利益巨大、诱惑巨大之外,由于招投标往往专业化极强,监督起来困难非常大,因此成为腐败的多发地带。很多省市的交通厅长、大型国企的老总因为招投标过程中的腐败落马已经是屡见不鲜。

电子招标为遏制招投标领域的腐败提高了新的手段。由于电子招标程序硬性规定、并且过程可以全程被记录下来,汇入大数据之中,腐败的难度和成本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的投标报价可以从企业相关同类工程业绩库提取,并由系统自动计算。技术标书评分由评标专家在系统同步评分,尽可能地减少人为的参与因素。通过电子招标平台的流程管理,主管机关可以严格管理招标投标程序,避免招标投标过程中的随意性操作、违规操作等不规范行为,杜绝虚假招标。招标之后,由于信息的公开性,投标企业转包或者存在腐败问题,随时都可以被监督,可以说电子招标就像“水缸中的金鱼”,看的透彻、清楚。

中国经济改革正在进入攻坚期、深水区,电子招投标作为改革的重要一环,有助于给企业创造一个高效、便捷、公正的营商环境,更是有助于招标制度安排有效杜绝腐败的发生。随之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一个互联互通、标准高效的电子招投标市场相信很快能够成为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动力之一。

关键词:招投标制度,互联网技术,信誉,招标投标,投标文件,信息不对称,电子

责任编辑:荧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