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菱重蹈海尔竞购失利覆辙 国际化仍在初级阶段
家电业海外并购进入低潮期 虽然并不缺少零星的并购事件,但业内观察者却认为国产家电的并购潮在冷却。2003年,中国电视企业TCL收购法国汤姆逊,这起“蛇吞象”的并购被视为中国家电企业开始国际化的标志。但国产家电的海外并购第一波浪潮并未持续多久,原因在于中国企业缺少国际市场运作的经验。TCL收购汤姆逊后,不但未使汤姆逊扭亏,反倒牵连自身陷入多年的亏损泥潭。 第二波并购潮发生在2010年至2012年,这三年中本土家电行业龙头纷纷出手。2010年5月,美的收购埃及Miraco公司32.5%股份;2011年7月,海尔收购日本三洋电机白电业务;2011年8月,美的收购美国联合技术公司旗下开利拉美空调业务51%股份;2012年11月,海尔收购新西兰斐雪派克超90%股份。每笔交易动辄数十亿人民币,都是大手笔。 2013年至今,中国家电企业的海外并购热情却明显冷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2010年前后几年,国产家电受到政策刺激增速飞快,但近两年政策退出之后,都在忙着治理后遗症。”刘荷清指出。 但国内家电市场的疲软却又逼迫企业必须走出国门,不少企业都希望在国际市场找到新的增长动力。“并购还会有,但企业会更加谨慎。”一个代表企业就是创维。创维集团CEO杨文东日前指出,未来3-5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是家电市场的寒冬期,尤其是彩电市场,创维选择过冬的方法即是推进海外市场。接盘国际化较为成熟的企业,可以减少建厂、建渠道等投入的时间。此前,创维以1元人民币接盘厦华南非公司100%股权,便可看做是谨慎试水。 国际化仍在初级阶段 “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的代表被认为是TCL和海尔,但两家的国际化都是不成功的。”有不愿具名的行业专家指出。TCL的国际化教训已经成为经典教材;而看起来比TCL走得顺利的海尔,实际上也没有真正打开国际市场。在海外,海尔仍然被认为是低端品牌。而从营收上来看,2013年海尔冰箱业务出口收入同比下降6.21%,洗衣机业务出口收入同比下降20.58%,海尔这两大支柱品类均在下降。在一位空调行业人士看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还处在初级阶段。 并购也不再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主要手段。“不能够依赖并购。”刘荷清认为,“并购速度快,但风险也大。”而根据志高新闻发言人黄通华透露,志高近年来的做法是“国际市场国内化”,就是说在海外市场上同样进行渠道、营销等方面的深耕细作。美的的做法则是先与当地的强势品牌进行合作建厂,完善渠道熟悉市场,之后再在当地建立工厂。“两种方式都不快,但更稳健。” |
关键词:家电,海尔,美菱,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