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红利改变河南
争议依赖症 “但自河南开始引进富士康,争议就没有停止过。”一位长期关注富士康与河南依附关系的河南学者表示,由于长期对本土企业、中小型企业的培育不足,加之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环境欠佳,河南经济的“内生”成长性和扩张性严重不足,只好通过“招大商”和“一企一策”的办法来提高招商效率、促成招商效果,催生河南经济水平的提升。 “这也迫使河南用资源、环境、让利等换投资。”这位学者粗略估计了河南各级政府吸引富士康的“招商成本”——政府投入、土地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等,约为120亿至150亿元左右。 这些不足以减轻河南对富士康的热情。“富士康不仅在郑州落地了,它目前在河南8个地级市都有厂子。”谷建全介绍,这些分别位于济源、商丘和开封等城市的富士康工厂,多是郑州富士康的配套企业,均处于一个完整的分工协作体系之中。 “招商引资不是一种理想化的市场经济行为,但在国内这种竞争环境中,地方政府不得不付出这样的代价。尤其是河南迫切需要向工业化、城镇化转型,选择富士康是必然举措。”谷建全举例佐证,不管是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河南的山东,还是相对落后的贵州,同样都在“想方设法”吸引富士康。 富士康“打个喷嚏”,河南省的经济是否如媒体此前报道,跟着立马“感冒”? 谷建全认为,富士康的订单起伏确实影响了河南的电子信息产业,也会冲击河南的外贸产值,但远远无法撼动河南的整体经济。“以2013年为例,郑州富士康的产值才1800亿元,但河南的GDP总值是3.5亿元。” 不过,史璞提醒,对富士康与河南这场联姻的未来,仍需更清醒的认识。 “首先,富士康为降低成本,不排除大量使用机器人的可能性,这势必影响河南的就业形势。第二,日后出现的替代性通信技术,对富士康以及河南电子信息产业会有一定冲击,毕竟河南目前引进的手机厂商大多以整机生产为主,并非处于风险相对较低的生产链的研发阶段。”史璞还以安阳玻壳厂当年刚引进美国落后的生产技术和流水线,便因液晶显示屏时代到来导致损失惨重为例,提醒河南省有关部门需要对未来有一个准确预判,以免日后陷入类似困境。 依托富士康正在崛起的郑州航空港区,已经与中原经济区一样,同样上升为国家战略。 目前,它的被重视程度远超已获批三年的中原经济区,其对河南打造国内重要外贸枢纽、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等战略举足轻重。“郑州航空港区拥有4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相当于三个郑东新区,需要大量的产业进驻,才能完成产城融合。”曾参与中原经济区草案撰写的史璞为此心忧不已。 “郑州航空港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北边面临京津冀一体化的截留,南边又有长江经济带的竞争。即便河南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枢纽中心,但核心经济通道、陇海铁路又面临郑州洛阳工业走廊和郑州、开封、商丘沿线经济都相对发展落后等问题。”史璞表示。 就短期战略举措来说,“今年国家批了5个国家级新区,中部地区却一个都没有。河南如果继郑州航空港区之后,再获批一个国家级新区,对于带动整个郑州、河南、中原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都将是一个非常大的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在11月16日的“郑州航空港区发展暨区域价值高峰论坛”上如是建议。 |
关键词:富士康,手机,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