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数码频道>>行业动态

黄太吉外卖:好故事or好模式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徐慧 2015-10-14 15:46:1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资本寒冬中,质疑声中走来的黄太吉宣布完成了1.8亿元的B轮融资,让不少人大跌眼镜。这次,黄太吉创始人赫畅不再谈互联网餐饮,不再谈品牌矩阵,而是祭出“精品外卖共享平台”的大招,再次征服了投资人。不过,诱人的前景能否变为现实,最终还要看广大消费者是否买账。对于从生产环节切入外卖市场的黄太吉来说,把产品做得好吃可不是件容易事。

  屡次试错

  成立于2012年7月的黄太吉,最初是靠卖天津煎饼起家,靠着“开奔驰送煎饼外卖”、“外星人讲座”、“石头剪刀布”、“美女老板娘”等网络热炒话题,成功闯入公众视线,被认为是中国新兴的互联网餐饮典型代表。

  1.0时代的黄太吉欲做中国的麦当劳,研发产品、扩张门店、运营社群,致力成本结构改造,希望打造成为以煎饼果子为核心的中式时尚快餐连锁品牌。

  然而黄太吉煎饼经历了短暂爆红之后迅速降温。繁华商业区的高昂租金、门庭冷落的销售业绩,令不少黄太吉煎饼店难逃关门厄运。

  于是,赫畅又学起了鞋业霸主百丽,通过打造多元化的品牌矩阵,实现区域内密集开店,形成商圈生态。很快,“牛炖先生”炖菜、“大黄疯”小火锅、“从来”饺子馆、“来得及”外卖,众多黄太吉旗下的新品牌一个接一个地冒了出来。黄太吉还投资了“叫个鸭子”、“一碗冒菜的小幸福”等餐饮品牌。

  不过,受交易频次低、难以工业化生产等因素影响,这些多数只有一家门店的新品牌成本议价困难,再次迎来关店潮。黄太吉2.0时代再次试错。

  随后黄太吉进入了一段沉默期。直到最近,赫畅携闭关一年研发的“核武器”——精品外卖共享平台重新杀回公众视野。这一次,黄太吉要在外卖平台上送外卖,不仅送自己的外卖,还帮第三方快餐品牌送外卖,不仅帮第三方快餐品牌送外卖,还帮助第三方品牌代加工,用流行词汇说就是外卖的共享经济模式。3.0时代的黄太吉模仿的对象是H&M、宜家,希望通过品牌店+工厂店的新形式,深度整合上游产业链和终端用户,提升行业集中度和产业效率,进而重塑餐饮市场格局。

  对于为何黄太吉能拿到融资,赫畅表示,“简单说第一是模式、战略对不对,第二是团队,战略对了能不能执行出来。我们所做的努力就是不被过去模式所绑架,虽然成立仅三年,却愿意不断革自己的命,不断向产业链的价值重构做出努力探索”。

  外卖搅局者

  外卖O2O市场当前已是一片焦土。百度外卖、饿了么、美团外卖、到家美食会等巨头激战正酣,选择在这一时机进军外卖O2O,黄太吉的“精品外卖共享平台”究竟凭什么赢得投资人的认可?

  赫畅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黄太吉外卖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从外卖的生产环节切入。“外卖这件事一共有三个环节:流量、运力配送和生产。其他外卖品牌主要做流量部分,一部分做了运力配送,但生产还没有人来做。而黄太吉外卖要做整个中国外卖行业的基础设施。”赫畅说,“我们开发了一种新型门店——工厂店,在像国贸这样的地区,在终端做最后的外卖加工。”

  黄太吉外卖的基本模式是:在核心商业区建立独立的外卖产能店,即工厂店,把中央厨房从上游变成终端。然后开放产能,建立产业合作联盟,由品牌产品方授权供应链上游加工QS级的快餐半成品解决冷链环节,再运到黄太吉的工厂店,由工厂店完成加工、配送、服务的热链及最后一公里环节。

  “整个餐饮上游,在快餐领域是完全可以做到半成品复热的。有很多专业的公司在做这样的加工。别忘了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是没有自己的工厂的,全部是上游供应链来做,这些资源其实是一样的。”赫畅承认,这种模式品类会受到一定限制,但他表示,黄太吉的目标是快餐市场,30-50元的客单价,满足中心商务区白领需求,定位更垂直、精准。

  实际上,黄太吉外卖工厂店的样板间——国贸CBD基地1号已经在运营。“从7月开始做的,迄今联盟品牌大概有20多个,大部分是网上知名度比较高的品牌。”谈到与百度、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的区别,赫畅表示:“如果你在饿了么平台上订餐,点5个品牌的东西,你需要点5次,它要送5趟;而在黄太吉外卖平台上,5个品牌可以一次送到,因为终端的生产是由我们来控制的。”

  配送力量全部自营,从产能中心出发中心辐射的配送方式,生产和配送环节的数据链一体化等,也是赫畅引以为豪的东西,“会提高配送效率和用户的体验”。

  破解痛点

  黄太吉以外卖连接消费者,直接连接上游供应链,这种打通产业链的运营模式,无疑是对现有外卖商业模式的重构。这也正是黄太吉外卖能在资本寒冬中获得资本青睐的重要原因。

  与传统外卖模式相比,这种流量、生产、配送三位一体的产业链闭环的优势主要包括三方面:对联盟餐饮品牌来讲,代加工解决了堂食与外卖时间高度重合的痛点,外卖产品不再占用餐厅原有资源,实现了真正的增量;供应链企业也获得了全新的业务增量;用户则享受到更加丰富和有安全保证的标准化产品和快速的送餐服务。

  “我们和品牌方的关系是iTunes和App开发者的关系,你开发内容我负责分发,我们和供应链的关系像苹果和富士康的关系,你负责工业标准化我负责到达用户。”赫畅这样阐述与合作伙伴的关系。

  新模式的盈利前景也令黄太吉引以为傲。与当前外卖O2O靠烧钱补贴“赔本赚吆喝”的火爆不同,切入生产环节让黄太吉外卖盈利模式相对清晰。“黄太吉最近半年外卖订单量的月环比增速一直保持在100%左右的水平,目前月收入接近1200万元,今年底我们会冲击5000万元月收入的目标。而且我们的模式具有很好的盈利性,自今年7月开始,我们的单月现金流就已经为正,2016年即使我们的业务规模零增长,我们也肯定会实现盈利。”

  拿到1.8亿元新融资后,赫畅表示,会用在继续扩大黄太吉外卖平台的产能扩张和服务体系的完善上。“变成整个中国餐饮行业在互联网时代变革的发动机,我们希望成为上游产业链和终端用户的深度整合者。”

  成败待考

  黄太吉为投资人勾画了一幅诱人的美好前景,但黄太吉的新模式究竟是能成为拯救外卖O2O的救世主,还是会把整个行业“往沟里带”,目前显然还是个未知数。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研究员赖阳对黄太吉外卖模式并不看好。他表示,互联网餐饮最核心的贡献是平台化,所有资源通过平台来整合,以实现信息交流、商品流通的成本最低化。当前,外卖领域已经发展起了很多成熟的平台,像饿了么、到家美食会等,它们的运营效率、运营水准都在不断提升。对外卖平台来讲,平台的开放度、整合能力至关重要。而黄太吉在这两方面都存在短板,“消费者是会选择只搭载几个品牌的黄太吉,还是搭载很多品牌的到家美食会,结论不言而喻”。

  此外,平台首先应该是公平的,对所有服务者都是第三方合作伙伴。而黄太吉本身从事餐饮服务,再去整合别人,那么在平台上会优先推荐自家产品还是别家产品,必然会产生利益冲突,双重角色令它很难将平台做大。黄太吉鼓吹的代加工也是如此。当前,成功餐饮企业大都有自己的主打产品和加工基地,代工领域同样日趋完善,竞争也很激烈。黄太吉在自身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为别人提供代工的能力究竟有多大,本身也值得质疑。

  有业内人士认为,鉴于黄太吉此前两轮模式均不成功,此番抛出的外卖O2O新模式,很可能是为了寻找投资者接盘而找出的新噱头。毕竟,黄太吉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凭借的是互联网思维,而非产品主义。而餐饮归根结底,好吃才是硬道理。如果消费者对产品感觉失望,形成不了回头客,再多的营销只会引发恶性循环。为了避免崩盘,也只能击鼓传花,不断找寻新的投资者接盘。打通产业链的外卖新模式看起来很美,但其中的门店铺设、人员管理、品质保证等,对靠互联网营销起家的黄太吉来讲,无疑都是巨大挑战。而黄太吉外卖平台的服务功能,能否满足目标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则是决定新模式成败的关键所在。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冯恩援对黄太吉外卖的探索表示了肯定,“对其他餐饮企业会有很大启发”。在他看来,外卖O2O是深入人心的、接地气的,也是百姓需要的,餐饮业作为传统服务业,不能游离在群众需求之外,因此,应用互联网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满意服务,黄太吉发展的导向是正确的。冯恩援表示,与国外主要由餐饮店商通过互联网提供外卖服务不同,国内大多是第三方平台提供外卖服务,餐企只是作为下线与平台方合作。黄太吉外卖作为餐饮实体打造的新型平台,可能会更加贴近市场。

关键词:黄太吉,外卖,O2O

责任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