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到底下了盘什么棋?
诞生6年来,微信的每一个动作几乎都会引发移动互联网的变革,公众平台、朋友圈、微信支付已经改变了我们接收、传播消息的方式。但对于微信最新推出的小程序,言论却从无限期待逐渐演变成口诛笔伐,到现在已经很少有人问津。难道这次微信失策了吗?其实不然,微信的眼光相比目前多数急功近利要长远的多。 大家对于微信小程序的期待,无非就是两个方面:流量入口和用户粘性。此前微信公众平台已经表现的非常强势,很多个人和企业都从此掘金不少。到了小程序,自然有很多人将其看做成“公众号”第二版,第一时间推出小程序想要增加入口和流量,结果却傻了眼。 小程序有多么的隐蔽?其在微信的入口等级比购物和游戏两项还低,更没有官方的应用商城,不能推送消息不能互动。这样设定的目的显然与公众号完全不一样。事实上,张小龙对于小程序的解释已经非常明确了: “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随地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 张小龙对于小程序的解释 看到这可能有些人会想小程序的目标难不成是Google Play和App Store?事实上小程序的使用体验远不如应用。我们可以将小程序理解为轻量化应用,它所实现的是核心功能,所以在一些功能、交互上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小程序所要做的不是代替应用,而是让用户不必安装使用频次较低的应用。 小程序的精髓在于需要的时候就能拿来用,其目标并不是流量、用户,更不是应用商店,而是打通线下,让工具回归服务。有些人将小程序作为推广渠道当然不合适,他们想要的,正好是小程序所摒弃的,自然达不到预期效果。不是小程序不好用,而是大家都用错了。 前面我们提到的使用场景只是小程序适用场景的一个小缩影。微信对于工具的思考是比较深入的,在大家用各种方式(包括标题党、软文)吸引流量的时候,微信却再次提高了自身的工具属性。作为拥有8亿用户的超级APP,微信此举对于用户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 微信的工具属性凸显 虽然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高度,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无法像在网络世界一样方便的处理事情,更有不少人对于互联网的接触仍比较少。所以我们在各种各样的琐事上浪费时间,遇见比较多的就是排队,当然也有因流程不熟悉而出现的错误。小程序正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以餐饮小程序为例,你不需要针对性的关注某个餐馆的公众号,也不需要排队,直接扫描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完成选菜、下单、付款整个点餐流程。再举一个例子,当你第一次在政府单位办事情时,小程序能够一步一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省去询问工作人员的麻烦。 由此可见小程序所要实现的效果并不是用户留存,而是服务于线下,去除无用重复步骤。在具体的使用场景中,小程序充当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们随手即可得的便捷工具,这个工具能够最快的帮助用户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且无需担心手机占用等问题,真正做到“用完即走”。 小程序的理念:用完即走 而且小程序的入口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它就是二维码。张小龙曾经说过,PC互联网的入口在搜索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在二维码。目前我们常用二维码做的事情就是打开链接或者支付,而小程序则将二维码的含义拉到了现实场景中。 总结: 虽然目前小程序看似“销声匿迹”,但作为专注于线下服务的工具来说,极少的曝光量也反映出其并不适合哗众取宠的互联网。小程序的战场在线下,迅速发展并逐渐规模化使用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我们可以预见,从公众号到朋友圈,再到小程序,微信已经不仅仅是社交工具,更像是一个工具平台,在此你能够完成越来越多的事情。这正是很多厂商希望做到的样子:锁死用户,让用户离不开你。 |
关键词:微信小程序,互联网,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