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频道 > 行业动态

高端智能手机行业变局说明了什么?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李富永 2022-02-16 10:20:17
分享:

  美国对华为釜底抽薪的打压政策,并没有为中国其他厂家创造填补市场空间的机会。

  据统计机构CINNO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1月,在中国大陆5000元以上高端手机机型销量中,苹果份额竟然上升到85.6%,而华为则下降到7.9%,其他品牌合计只有6.5%。

  如果追溯到2020年同期的话,当时的份额比例为苹果60.6%,华为31.1%,其他8.3%。在美国对华为的禁令还未正式生效的2020年二季度,华为在国内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为47%,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点。仅仅一年多的数据落差,意味着罕见的行业大变局。其他品牌不但没能填补华为退出的份额,反而自身份额也下滑了。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里,如果有一个市场主体退出市场,对其他主体而言通常意味着机遇的拱手相让。在美国宣布对华为断绝芯片供应的时候,曾经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华为会因此在高端手机市场萎缩大部分份额甚至退出,但也会为国内其他厂家提供替代机会。因此,对于中国整个高端手机产业而言会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效果。但经过两年多的事态发展,可以看出这样的想法不过是一厢情愿。华为的地位不是谁都能替代的,美国打击华为的目的原本就是扼杀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就其结果而言的确如其所愿。

  如果华为创造的市场份额能够在短时间内被其他国内厂家替代,倒也是不幸中的大幸。国人自然也乐待这个结果的出现,但事实不是这样。这倒也不是说其他厂家不想。事实上他们都曾想利用这个机遇,但无奈最终还是实力不济,力不从心。

  为了借机吃下高端市场的蛋糕,小米、OPPO、VIVO、荣耀等国内智能手机厂商们,相继发起了对高端手机市场的冲击,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在技术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在投资方面孤注一掷,在销售方面给予经销商更高的返点比例,等等。但忙活了两年后,他们都发现自己还是白费功夫,华为腾出的空间几乎全被苹果吃掉了。

  不仅没有接力华为,甚至从其他角度看,其他厂家还有下滑趋势。首先在5000元以上市场从前年的8.3%下滑到去年的6.5%,其次,在2020年二季度华为在国内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达到47%时,往下依次是VIVO的18.3%、OPPO的16.6%、小米的9.8%、苹果的8.2%;IDC数据显示,2019年三季度,华为在中国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为42%,往下依次是VIVO的18.3%、OPPO的16.6%、小米的9.8%、苹果的8.2%。两组数据都显示其他厂家当时的份额比现在要多得多。

  这些厂家冲顶失败,原因无他,还是因为在这个领域发力太晚,在中端市场的舒适区滞留太久。所以即便抓到了突然降落的机会,最终还是吞不下吃不动。此时正值5G带来的换机窗口期,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趁势而上,也许真的能起到“收之桑榆”的效果。但这样的结果没有发生。但愿这只是时间问题。

  毫无疑问,华为在中国高端通讯技术市场的地位可以说一骑绝尘,出类拔萃,能够在全世界与苹果、三星鼎足而立。至少在眼前,国内其他厂家难以企及。华为芯片设计能力让高通都服气,还开发出了自己的操作系统生态环,这个高度其他厂家目前确实还难以比肩。之所以这么说,绝不是期待强化这样的格局,不是不希望其他厂家赶超华为,而是希望其他厂家思考在目前的形势下如何与华为相处。

  的确,他们与华为是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但这并不是与华为关系的全部。除了竞争,还有合作关系。同行之间有合作关系,一个国家之内的同行更有特殊的合作关系。美国打压华为无所不用其极,全然不顾国际道义,并不只针对华为一家中国企业,而是敌视中国围堵中国崛起。高科技产业是美国打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美国当前打压华为,是因为华为的高度接近了美国企业;其他企业如果也达到这个高度,美国也一样对他们露出尖牙利齿,不会有区别。所以这些企业与华为具有一样的命运。大家其实都在一条船上。既然如此,就要有同命运、共忧患的意识。如何同进同退,需要在某些时候某个领域有舍小我保大局的意识。只有保住大局保住领头羊,才是真正地保护自己。

  比如华为开发出了新一代移动通讯的操作系统,从而使中国企业具备了摆脱美国卡脖子的境地,华为有这样的成就,对大家都是好事,使用这个系统对大家都有好处。此时就需要这些企业抛弃同行是冤家的狭隘意识,舍弃自己局部的暂时的利益。但实际上华为普及这个操作系统很费劲。企业自然有自己的自主权,社会舆论固然不能道德绑架,但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脱离自己的生存土壤,覆巢之下无完卵,却是颠扑不灭的道理。公共利益需要每一个成员克服固有本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通过智能手机市场短短一年的此消彼长,就能验证这个道理。

关键词:高端智能手机责任编辑:郑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