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数码频道>>焦点资讯

靠移动支付大战兴起的打车软件或走到尽头

来源: 北京商报 作者: 2014-07-10 10:13:4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打车软件对司机补贴降至2元,并且每日抢客单数从30单降至10单,这让打车软件平均订单量降低四成,相比最高单日订单量降七成,整个行业从炽热变得骤冷。而美国《连线》杂志则认为中国是创新之国,美国应该向中国学习,其中特别提到了打车软件在中国的火爆,殊不知打车软件的火爆只是过去式。

  在打车软件对司机降低补贴的同时,国家交通部发出了《关于促进手机软件召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将打车软件纳入监管范围,这也让打车软件市场变得雪上加霜。

  自2013年5月开始,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距今一年时间。而它们被乘客和司机认知得益于阿里巴巴和腾讯在移动支付上的“战斗”。两大互联网巨头一掷千金的投资到两个打车软件之中,然后通过支付高达10元的补贴让司机和用户使用,掀起了打车软件的高潮。

  然而阿里巴巴和腾讯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它们根本无心关注打车软件市场,而只是借助打车软件这个工具推销自己的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支付。这就如同发战争财的军火商一样,快的打车、滴滴打车这两家“军火商”,在移动支付大战中赚了品牌又拿到了融资,而一旦战争结束,它们的打车生意也自然变得光环尽退。

  阿里巴巴和腾讯不可能无休止地对司机和乘客进行补贴,因为巨头心里很清楚,依靠补贴带来的繁荣是不长久的,特别是新诞生的“微信支付”,更需要从支付宝钱包的手里抢夺用户,就必须要给用户换用的充分理由,而不是给一点小恩小惠。

  所以腾讯相继在微信上加入大众点评、京东商城的入口,还开辟了好友之间转账,弥补微信支付在使用场景上的不足,腾讯也无暇将所有精力都押注在打车软件之上。因此,打车软件必然现出原形。

  打车软件的泡沫破裂,同时也帮助其回归本质。一味地补贴,只能让打车软件忘记自己是谁,不再用心去创新产品,寻找盈利模式,其实对于打车软件来讲是“慢性自杀”。现在打车软件终于需要自己思考未来的生存方式了,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任何产品都需要回归本质,我对此一直深信不疑。打车软件的本质就是让车与乘客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让乘客可以在特殊需要的时候(比如,生病、急事)可以获得出租车上门服务,总之打车软件与电招一样,都是打车方式的一种补充,而不是全部。

  现在打车软件仍然无盈利模式,既不向用户收费,也不向司机收费,也不对出租车公司收费,而软件本身也并未加入广告等盈利模式,快的和滴滴打车全靠阿里巴巴、腾讯的投资活着,这种寄生的方式是畸形的,不可长久的。

  打车软件鼻祖Uber在中国的模式是与豪华出租车公司合作,采取包车的形式,然后与司机收入分成,该模式虽然市场暂时不大,但是至少是有盈利模式的。快的打车已经效仿Uber向豪华租车领域迈进,也算是自寻出路的一种方式。然而打车软件探寻盈利模式之路毕竟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是一条非常接地气又非常复杂的线上线下结合业务,还牵扯到监管制度,所以它们的未来十分堪忧。

  王斌,笔名磐石之心,多年从事消费电子、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行业专业管理咨询工作,多家知名媒体特约评论员。

 

  

 

关键词:移动,打车软件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