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大股东清一色外资 中国果实为何被外资攫取
BAT大股东均为外资 公开资料显示,BAT三大巨头均在开曼群岛注册,与此同时,BAT的大股东名单,清一色的是国际投行。阿里前两大股东是持股34.4%的日本软银和持股22.6%的美国雅虎;腾讯的第一大股东是南非MIH集团,持股33.93%;百度的第一大股东是英国的Baillie Gifford &Co Limited,持股7.1%。 据统计,外资投资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回报率最高的,就是南非的MIH集团。 腾讯目前在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中市值最高,不过在被科技股泡沫破灭冲击的2000年之后,腾讯46.5%的股权被来自南非的MIH陆续收购。2004年,腾讯控股在香港挂牌上市,发行价3.7港币。随着“企鹅帝国”的一步步壮大,MIH从腾讯身上得到近2000倍的回报。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6月27日,腾讯的市值已达11061.34亿港币(约合人民币)8874.51。如果按33.93%的股权来计算,MIH所持的腾讯股票市值达375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011亿元)。而据MIH2001年的财报,其收购腾讯46.5%的股权时共计花费3200万美元,约合1.95亿港币。 按上述数据计算,MIH从腾讯身上赚到了高达1925倍的收益,着实让人惊叹。 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目前也并非百度的最大股东。2005年8月,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功。截至2014年6月27日,百度的市值已达642.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95亿元)。其第一大股东为来自英国的独立资产管理公司Baillie Gifford &Co Limited,持有百度约2477万股,占比7.10%。 对于BAT巨头之中的腾讯与百度来说,也和阿里一样面临着VIE结构的风险。 著名债券评级机构穆迪指出,如果境外母公司的股东和持有运营牌照的境内实体VIE对于战略方向的意见不一致,那么境外投资者的利益可能会面临风险。此外,中国政府尚未对VIE结构合法性表达立场,未来可能会采取监管措施。 不过,穆迪副总裁、高级分析师蔡慧(Lina Choi)称,虽然腾讯和百度均面临VIE结构的风险,但考虑到两家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对现金流的控制及其长期采用VIE结构的记录,上述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中国互联网果实被外资攫取?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从诞生起,就注定与来自国外的风险资本和国际投资机构有着亲密的关系。有业内人士指出,风险资本进入越多,管理层股权失去越多,对企业发展控制能力就越弱。企业初具规模之后,在风险资本推动之下,纷纷奔赴海外上市来回报风险资本。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按照阿里保守估值1500亿美元来算,日本软银的投资回报可高达440倍,腾讯大股东南非MIH所得到的回报更是高达1925倍,而外资机构从百度身上所获回报也同样令人惊叹。从这个角度来看,BAT上市之后获利最大的似乎都是外资机构,“中国互联网果实被外资攫取”的说法不胫而走。 对此,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副院长李鸣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一方面,很多国内互联网企业都选择了VIE结构进行经营,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对资本需求很大,尤其像阿里这种巨头,当国内的资本市场无法满足其融资需求时,将目光投向海外资本机构是可以理解的。 据悉,银行贷款需要资产抵押的规定,创业初期烧钱严重又缺实体保障的互联网企业难以从传统银行获得贷款。此外,BAT三家都是在开曼群岛注册的企业,由于外汇管制,外资企业在中国上市很难,因此大多数互联网企业会选择赴美上市,这就让不少国内投资机构望而生畏。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些互联网公司巨头在国内刚成立时,中国投资机构还没有多大舞台,所以这些公司要想拿到充足资金都不得不接受外商的投资。正是因为有了最初外商的巨额投资,BAT才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巨无霸规模。 比如说腾讯,虽然马化腾持股还不到南非MIH的三分之一,但MIH给予马化腾以充分信任,一开始便放弃了所持股份的投票权。因此,马化腾虽然并非腾讯第一大股东,但腾讯的经营管理主要还是由马化腾和几位联合创始人来负责。 有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有人称BAT是在“为外资打工”,但BAT三巨头对中国互联网领域的积极影响并未因此减弱。十几个春夏秋冬过去,这三家公司一直服务于国内互联网,在改变国内网民的上网体验、优化国内的网络环境等方面努力,甚至服务中国实体经济。 |
关键词:阿里巴巴,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