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鼻祖Uber的困境:前有监管 后有追兵
2008年LeWeb互联网峰会上,当时还是天使投资人的Travis Kalanick和同伴Garrett Camp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却拦不到一辆出租车。Garrett发牢骚说:“假如我可以在手机上按一个键,然后立刻出现一辆车就好了。”这个愿望,就成了Uber的起源。 2010年6月,Uber叫车服务在旧金山开始运营。它通过一款智能手机应用,把站在路边伸着手苦等出租车的过程简化成了智能手机上的几次点击:打开Uber应用、选择上车地点、确定。 不到4年的时间,Uber创下了硅谷创业史上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2013年7月,Uber获得谷歌 风投基金以及私募资本德州太平洋集团(TPG)2.68亿美元的C轮融资。2014年6月,Uber完成D轮融资14亿美元,估值达到182亿美元。 拿到融资之后,Uber开始了全球扩张,其中也包括快速成长的中国市场。7月14日,Uber宣布进军北京,这是继上海、深圳、广州和香港之后,Uber在中国布局的第五个城市。 游走在政策灰色地带 在宣布入华之后,Uber创始人Kalanick接受了新浪科技专访。他透露,在国外Uber的车辆来源分为两类,一是汽车租赁公司,二是个人私家车加盟。但是由于中国监管政策不允许私家车参与营运,Uber仅仅选择了与汽车租赁公司合作。 “目前北京市场首先进军高端领域,投放的车辆绝大多数是奥迪A6。”Kalanick表示,Uber的目标是实现北京主城区内叫车5分钟抵达,不过目前仅能在少部分区域做到,希望能够尽快增加汽车数量,满足用户需求。 事实上,Uber提供的叫车服务,在国内早已有易到用车、AA租车等厂商布局。其中,易到用车已经在该领域深耕了3年多仍然未能实现盈利。 一位业内人士向新浪科技透露,用车行业一个难题是易到用车等平台方与汽车租赁公司矛盾冲突不断。一方面,平台方希望汽车租赁公司提供更便宜、更好的服务,而另一方面,大型汽车租凭公司希望有更多的话语权、定价权,双方的矛盾不断升级。 “在北京大型汽车租凭公司大多有政府背景,话语权更高,很难争取更低的价格,另外在两会等大型会议期间,这些公司的车辆又必须服务政府,无法为易到用车提供稳定的服务,因此像易到用车这样的平台方一直想找机会甩掉大型汽车租赁公司。”上述人士透露。 “甩掉大型汽车租赁公司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与中小企业甚至是个人私家车合作。”他以易到用车为例解释说,政府规定私家车不能参与营运,否则就是黑车。 但是易到这类平台方会搞一个汽车租赁公司,让这些车主用自己车加盟,再与车主本人签订劳务合同,形成人车分离两个合同。但是实际派车时,就是把这个车主和本人的车辆一同派出。消息人士透露,易到用车通过这种灰色模式合作的司机已经达到数万人。 知名IT与知识产权律师赵占领表示,根据《北京汽车租赁管理办法》等法规规定,汽车租赁不能提供代驾服务,易到用车这种人车一起租的做法涉嫌违规营运。 “Uber实际上也存在这个问题,”赵占领表示,虽然目前Uber宣称只与汽车租赁合作,但是Uber要想扩展自己的业务,快速提高车辆数量,与私家车合作几乎是一种必然,否则只能被汽车租赁公司牵着鼻子走。 |
关键词:打车软件,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