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数码频道>>焦点资讯

百度百科PX词条解释屡被改 清华学生昼夜捍卫

http://www.hebei.com.cn 2014-04-07 09:1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PX即对二甲苯。可燃,低毒化合物。”4月5日,搜索网站百度百科词条中关于P X的解释被定格在科学的描述上。可是,如果你打开其右侧的“历史版本”则会发现,对P X“低毒”这一常识性科学论断的捍卫,源自近10位以清华化工系为主力的清华学生的昼夜坚守。

  近十清华学子捍卫PX“低毒”

  4月2日下午,清华大学化工系大二学生王润佳惊讶地发现,百度百科词条中对PX的解释内容是“剧毒”。

  原来,3月30日,茂名反PX游行事件发生当天的凌晨00:09,网友@幻想书生w jc悄然将百度百科词条中PX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两个字的改变成了“词条保卫战”的导火索。

  “PX从化学毒性上看,的确是低毒的。”清华大学化工系副教授骞伟中解释,通俗地讲,PX毒性跟乙醇(俗称酒精)差不多。

  随后,王润佳将自己在某社交网站上的头像改成了对二甲苯(PX )的化学式。还在人人网上建相册、传截图,号召同学们参与。

  化工系大四学生蔡达理也参与修改了词条,并在修改原因中写道:“清华化工系今日誓死守卫词条”。此言一出,清华化工系的学子群起响应。

  据了解,以清华化工系为主力的清华学子,先后有近十人自发在知名网站上捍卫PX低毒属性这一科学常识,并最终取得了这场词条保卫战的胜利。

  公众对PX了解仍偏低

  在广州工作的莫雯清明假期回到茂名家中。3月30日当晚,由反对PX项目引发的打砸抢事件就发生在家门口。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她对PX有毒无毒不了解,为此她曾上网查询:百度百科说有剧毒,更多文章说是低毒。

  茂名石化工作人员钟大海注意到,传PX剧毒的时候,也是茂名PX项目引发打砸抢事件达到顶峰的时候,当大家被理性告知PX项目低毒时,市民的情绪逐步平静。

  “参与此次恶意篡改的主力是一个叫‘溺水三千s’的网友。后来,我们化工系的同学专门给他写信,给他讲科学、谈法律。最后,他停止了篡改行为。”王润佳不无骄傲地说。据了解,这名网友还专门发信向化工系学生道歉。

  化学系博一学生邓耿在这场保卫战中发现,公众对于PX等化工产品的基本认识仍然不够,一些人不断用错误观点来影响他人。

  凤凰网

  曾对此进行调查,有1647人参与,其中59 .31%的被调查者不知道什么是PX,59.89%的被调查者不知道日常生活中许多物品中都含有PX。

  清华化工系学生都知道,PX来源于石油,所有的汽油中都含有PX,它的主要用途是生产PT A (精对苯二甲酸),而绝大多数的PT A又都用来生产聚酯,包括聚酯纤维、薄膜和瓶片,这些产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长期在清华化工系教学的骞伟中认为,从科学性上讲,PX项目的安全性没有问题。日本、韩国都在大力发展这个行业,新加坡也在离居民区不远的地方建了PX项目。

  一些网友认为,国外项目是因为其安全性更有保障。但骞伟中表示,PX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安全保护都有一套国际标准,并不存在我国标准低于国外的现象。

  骞伟中认为,PX是化工行业中上游非常重要的产品,目前国内每年需从韩国、日本等国进口500万—700万吨。因此,从长远看,发展PX项目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公众和专业人士在发展PX项目上产生的分歧,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丁俊杰认为这值得关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认为,一系列PX事件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更是民主决策或科学决策的问题。“必须充分尊重公众话语权和表达权。政府不仅要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也要向公众充分说明这项工程能够给他们带来多少利益。”

关键词:百度,百科,互联网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