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数码频道>>焦点资讯

硬件门槛太“烧钱” 可穿戴设备仍属于纸上谈兵

来源: 北京商报 作者: 2014-06-25 11:46:4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谷歌I/O大会就要召开了,大家翘首以待新的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但一个悲观的情绪同样在业界蔓延。作为可穿戴设备兴起的元年,半年过去了,至今没有一款能达到苹果iPhone在智能手机行业一样影响力的产品。名气大如谷歌眼镜,也只是科技范的试验产品,而非销售品。

  而就中国市场而言,普通用户可能听说过一些手环、手表的名字,但绝对无法留下清晰烙印,而在个别产品跳票、质量差的负面影响下,整个可穿戴设备仍处于“行业叫好不叫座、产品更是不叫好也不叫座”的局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手环,由于功能单一且窄众,这一产品随时面临被智能手表干掉的命运。

  有种悲观的说法是“手环已死”、“智能戒指已死”……

  就国内厂商而言,固然要追逐谷歌主导的操作系统和苹果引领的功能趋势,但野心却并不比行业领头羊小。但时至今日,诸多的创业团队仍停留在纸上概念,可能有人说“产品已经销售”,但没有生命力的产品仍然只是纸上概念。

  不信,你可以问身边朋友“你用智能手环吗?”

  最大的门槛是硬件门槛。看起来深圳山寨厂商转型的诸多可穿戴设备厂商分分钟做出一款硬件,但能做到让用户赏心悦目,工业设计是个连小米都饱受质疑的话题。在这一层面,全世界好像只有苹果遭遇的非议最少。

  做自己的硬件还很“烧钱”,学习互联网精神的可穿戴设备创业团队固然可以吸引大把的风险投资,但却迈不过试错的关口,硬件不是软件,“一击成功”未必不会发生,但确实很难,软件更新成本低,但硬件颠覆重来,损失的是大把银子。

  即便硬件层面过关,但可穿戴设备的后期核心是服务,即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的人际互动能力,在这一层面,很多公司轻易地搭上了安卓系统,试图复制智能手机的生态系统。但在笔者看来,这是错的,智能手机现阶段允许点击一个个App进行操作,而可穿戴设备,人际互动向往的是声音、动作甚至一个眼神、一缕思维,否则,体积并不占优的可穿戴设备凭什么战胜智能手机?

  即便实现App模式的低门槛互动,谁来做这些App呢?这是百度、腾讯之类大企业都迟迟不敢大举进军的事情,普通创业团队只能“苦于没有内容”。这就是生态链的“必须为之而又难能为之”的尴尬。

  所以,可穿戴设备创业热情值得褒奖,但如若谁在现阶段就鼓吹自己做成了可穿戴设备领域的特斯拉和苹果,用户就要小心了,这一定是个骗子。

  初期纸上谈兵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纸上谈兵而拒绝接受时间检验。当然,需要考虑的还有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林林总总的问题,这些更是后话。从某种程度上讲,市场需要一家大企业来引领标准,并承担试错的风险。国外有谷歌眼镜盒传说中的苹果手表,国内会是谁呢?

关键词:硬件,互联网,谷歌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王莹